“福涞德,福涞德,福气又有美德,这个我很喜欢!”Fred其实似懂非懂,却依旧使出他招牌式的咧嘴笑容,表示对我给他起的中文名字甚是满意。“不仅如此,你的祖国享有高原水乡之美誉,所以给你嵌了个沾水的涞字。”“我的老天,导师你太有才了!”“哈哈哈哈!”师徒两人笑点颇低地一同畅怀起来。
福涞德来自万里之外的乌干达,这个非洲国家给我留存的印象,几乎全部来自于“探索频道”或是“动物世界”。当初收到他的入学申请,我亦是充满好奇,几番电邮联络中,福涞德都展现出了强烈的来华学习的意愿,实在令人感动。于是乎,协助他过五关斩六将,一路拿下奖学金与签证,最后捣腾了3架航班、辗转近48小时,福涞德终于在最美的金秋时节,来到了日思夜想的上海,来到了思源湖畔。
出乎我意料的是:福涞德虽是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却对我邦风土人情知之不少。见面时头一句常常是“您吃了吗?”桌边坐下,一双筷子用得顺滑麻溜。问他最想吃些什么,没有片刻犹疑,答曰:“小笼包也。”那最想去哪儿转转?答曰:“人民广场也。”虽然说的都是英文,但内容与形式都很中国,感觉来之前看了起码大半年的旅行攻略,方能有如此底气与腔调,这着实令我越发好奇。“多知若此,何也?”“为师有所不知,中华大国泱泱、福泽四方,适彼乌国行商坐贾者众哉。”“有沪商耶?”“邻者也。”“如是乎!”
不过,相较融汇入日常生活的中国人、中国物,更令福涞德痴迷的还是中国文化。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中国电影以各种渠道进入乌干达放映,与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相映成辉,向乌国民众讲述了源远流长的中国故事,展现了日新月异的中国面貌。福涞德儿时曾目睹好莱坞电影在家乡取景摄制,从此对这门光影艺术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大学时期他由李小龙开始认识中国电影,近几年来,随着观影的迅速积累,中国电影的美学呈现与价值蕴含越发令其倾心。去中国看看的梦想,就这样在赤道的那一头发酵酝酿。
带着名牌大学毕业的光环、在当地有份体面工作的他,毅然提交辞呈,去一个只有在电影里才出现过的地方、读找工作也用不着的研究生,在友朋们眼里,他已然在自编自导自演一部传奇电影了罢。“好莱坞电影和中国电影的确很好,但我们也需要属于自己的电影,我要将在中国所学带回乌干达,拍出我们的故事让世界看到!”福涞德远离爱妻、只身寻梦的执念使得他学习格外勤奋,常见他扛着件羽绒衫,去图书馆熬至闭馆。
不过可惜,这两天福涞德有些小沮丧。其一,经历过悬梁刺股的研修,他领悟到中文是世上最难学的语言,没有之一,对于汉语期末考很是担心;其二,文化产业管理课程布置了考察上海博物馆的田野调查,他几乎怀着朝圣的心情,前往那个心目中的“人民广场”,结果发现人民广场真的就只是一个挤满人民的大广场。不过还好,上海博物馆不虚此行,城隍庙的小笼包也是很值得在微信朋友圈上晒一记、“老结棍”的。我告诉他:之前教他的“老结棍”乃英文“Very Good”非常棒之意,但此处形容小笼包并不妥帖,应用“老嗲额”一词,但福涞德对于吴侬软语中“嗲”字抑扬婉转的音调与尾音,反反复复无法把握,只好作罢。
但梦想还在延续、学习还要进行。学中文说难也易,但绝非仅靠课堂、死磕书本。为福涞德觅了位热心的研二学姐,组成中文突习小分队,没过几个礼拜,他见面时的问候语“您吃了吗?”已悄然转为中文,在食堂窗口也会边手舞足蹈边“大排大排”地嚷嚷了,令我甚是欣慰。
欣慰之余,也甚是感慨。感慨祖国的繁荣与发展,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已经迈得更快更远、亦更豪迈,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由产品升级到文化、再升华为向往。行走在校园里,那么多五洲四海的年轻人们相聚相识、那么多特质各异的文化互融互通,在不远的将来,这些年轻人势必成长为一股包容天下、以和为道的世界力量。这片美景中,有来自乌干达的福涞德、有来自美国的马特、有三尺讲台上的我,那么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