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梨”取名校名简称“华理”的音译,使用简单直白、接地气的网络语言,以“梨”这个形象为承载物,深入年轻“网虫”的内心,通过卖“萌”的“花梨”形象和语言风格,改进学校和学生互动话语体系。截至目前关注量已超过27000人,覆盖全校学生95%以上。
“小花梨”诞生伊始,就专注于学生服务,如图书馆座位查询、晨跑次数查询、校园文化活动抢票系统等等,成为服务学生的贴心助手。
在实现粉丝数的突破后,“小花梨”开始主动引领,通过设计“红军梨”“雷锋梨”“抗战梨”等衍生形象,丰富“花梨文化”正能量内涵,使“花梨”这一具象化的新媒体形象全面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和热点事件期间,主动向学生发布重点信息,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年10月5日,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小花梨”记者迅速找到该获奖领域与学校科研团队的密切合作渊源,3小时内寻找到诺奖得主早年来学校访问的珍贵照片,并请学校同领域专家对该奖项进行权威解读,介绍了学校在该领域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文章一经发出,2小时内阅读量过万。
思想工作与网络结合,必须是交流互动式、趣味式。“小花梨”先后开展“我的中国梦”“花梨榜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新媒体的语言特点和传播规律,与学生进行线上线下多元的互动交流,迅速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在微信、微博平台上设立“我价值观”“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等多个宣传项目,以学生的视角全方位讲述普通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故事,广受好评,单篇阅读量曾达到26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