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了十五个小时飞机,到了浦东机场,甚是疲惫,过海关的队伍移动得缓慢,排在队伍中,我不知不觉进入了半睡半醒的恍惚。猛地感到一阵冲挤,抬头睁眼,一位中年男子,挤到了我前边,我刚想开口询问,他又一冲一窜,挤到了我前面的旅客的前面。我一下从恍惚中醒来,睡意全无,开始好奇地关注起这位男士。他身着黒色夹克,右上背绣着一个白得反光的外文品牌,肩上的背包也有个洋字,但字太小没看清,手上的红色护照略显陈旧,不难猜测这是位经常出入国境的繁忙人士。他每前进一个位置,总是敏捷地将视线移开他刚超越的旅客,每当有人,他似是患了选择性失聪的病人。
纽约定居以后,回国的机会不是很多,每次回来都会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社会在发展,祖国发展得更快。高楼一座比一座高,小时候曾特地去国际饭店楼顶花钱留了个影,因为那时24层就是上海最高的大楼,可如今的国际饭店大概在矮楼里面都算是矮的了。还有,以前的脚踏车,如今不光给电动车取代了一次,还给小汽车也取代了一次,而公路的拓展似乎不够,也可能是我不熟悉路况,一到十字路口就惭愧自己生性胆怯,总是输在了后头。
最让我陌生的就是排队。怎样适应排队?朋友老李说,一字队列,只要注意人与人之间的间隔,最好紧挨着前者但不要碰到,最佳距离是一个拳头。难一点的是丁字队列,通常在景点购票处、影院售票处和商场的柜台,有时也会在旅馆结账台。更难的是扇形队列,上地铁时常常是这种情况。要精确地取到扇形圆弧边的中间点,从那一点开始排,这样地铁一到,弧形左右的人群向中间一挤,再加上后边的向前一推,你就能自然而然地随着人流进了车厢。排队的窍门听来有趣。排队总是秩序的讲究。若是回国,我愿意排队还是乘出租?我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