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评论家花甲之年推出首部长篇小说~~~
评论家花甲之年推出首部长篇小说~~~
评论家花甲之年推出首部长篇小说~~~
评论家花甲之年推出首部长篇小说~~~
评论家花甲之年推出首部长篇小说~~~
     
2017年03月1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评论家花甲之年推出首部长篇小说
《朝霞》,一本留给未来的书
王剑虹
■ 评论家吴亮
  “我的小说写成这个样子,我觉得是对我理想读者的一种充分的尊重,我相信你们已经达到很高的高度了,能看明白。看不明白?很遗憾,那你不是我的读者。”60岁才出版第一本长篇小说《朝霞》的评论家吴亮日前亮相香格纳图书馆,以“当代艺术和当代文学”为题与读者进行了一场沙龙式的交流,在谈到《朝霞》时吴亮称,自己问过,读者“十个里面有八个没看懂”,并且信心十足地表示:“我想这本书我还是留给未来,所以我不着急。”

  缘起  “突发奇想”

  在《收获》杂志去年底公布的“文学排行榜”上,吴亮的《朝霞》名列长篇小说的榜首。《朝霞》的书名来自尼采的《朝霞》,而写作上却更多地受到巴尔扎克的影响,甚至出场的第一个角色“邦斯舅舅”的名字也来自巴尔扎克的最后一部小说《邦斯舅舅》,而串起《朝霞》全书的一个角色“阿诺”也特别喜欢巴尔扎克。说起写作的缘起,吴亮称是“突发奇想”。这部作品最早是在弄堂网上推出的,用的是笔名“隆巴耶”,每天更新两三段。吴亮说,写完10万字之前,自己并没有考虑过出版的问题,所以写得“很放肆”。前面7个自然段“全是定义”,是一种写作时的“热身”。之后的故事也有些“支离破碎”,很多人物来来去去,吴亮称之为“多视角”,表现出的是一种纷杂的人与人的关系。

  作品  尽是“碎片”

  在现场与吴亮对谈的同济大学教授、评论家张闳称,《朝霞》并不像一本“典型的小说”,吴亮自称那是一个“庞杂的、语焉不详的、半途而废的、断断续续的东西。”在“世俗小说”、男男女女的故事之间夹杂着理论、评论甚至文摘,被张闳称为是作为批评家的吴亮和作为小说家的吴亮在博弈。

  花甲之年的吴亮习惯用手机写作,他说这样可以随时随地写两句,然后再拼起来。“现在习惯看微信的人看我的小说应该很舒服,因为我的小说都是一小段一小段的。”“我建议你们买一本我的书,你们以后会觉得买得对的,你们可以不看完,但你们可以断断续续一直看。”吴亮说。

  本报记者 王剑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4版: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
   第A05版: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
   第A06版:全国两会·总理记者会
   第A07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要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13版:财经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连载
   第A28版:阅读
   第A29版:汽车周刊
   第A3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3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32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中职风采/新民教育
   第B03版:中职风采/新民教育
   第B04版:校园内外·广告/新民教育
《六龙图》现纽约拍卖季
《朝霞》,一本留给未来的书
《转身就走》并不轻松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9《朝霞》,一本留给未来的书 2017-03-15 2 2017年03月1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