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申城天气变幻多端,不少人因此患上了感冒。许多人选择自行买药来治感冒,甚至多种药轮换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肝病研究室主任张继明教授指出,长期或过量服用感冒药,都会引起肝损害,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32岁的陈先生在发烧、腹泻、感冒期间,翻出家里药箱吃过多种感冒药。为加强药力,他又去药店买了另两种感冒药服用。结果,感冒症状好些了,陈先生却发现自己面黄、眼黄以及尿黄,没有力气,肚子发胀,并呕吐过几次。到医院检查发现,自身谷丙转氨酶高达800,黄疸达100以上,医生怀疑陈先生是药物引起的严重肝功能损害。
对此,张继明教授认为,陈先生所服用的多种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成分,混合服用导致该药摄入过量,毒性成倍增加,超过了肝肾的耐受程度。含有该药性的感冒药虽具有退烧作用,但长期或过量服用,易引起肝损害,严重者可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若感冒时再滥用一些对肝脏有损害作用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等),更易加快引起肝损伤。
专家指出,除感冒药外,不少老年人为预防脑梗,每天吃一片阿司匹林。虽然这种情况下使用的剂量较小,绝大多数人一般不会出现肝损伤。但需要提醒,由于阿司匹林本身可以引起肝损伤,仍推荐在口服阿司匹林过程中定期监测肝功能。而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如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和胃炎药等时,相对而言,口服降脂药及降糖药较易引起肝损伤,因此,在服药前及服药过程中也必需检测肝功能。
张继明教授介绍,几乎任何一种药物都可能引起肝损伤,发生肝损伤的机制有两种,一种是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所致,如抗结核药、抗肿瘤药物,剂量越大越易引起肝损伤。另一种是特异质性的肝损伤,绝大多数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是特异质性的,和剂量无关,95%不可预测。因此,临床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