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问题,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丁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踌躇满志的马克龙可能带来变化,但也必须看到现实对他的约束。
多年来,法国经济持续不振,国际地位下降,社会问题积重难返。于是,在这次的法国大选中,两个非建制派的候选人走到了“决胜局”,这足以说明法国人对于传统中左、中右政党的失望。丁纯表示,对于马克龙来说,振兴法国经济、提高法国地位成了他任内的首要目标。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一直与法国保持着紧密的经贸往来,而法国也从中受益。2016年,中国达成51个在法实业投资项目,平均每周达成一个,创造就业1370个。丁纯表示,为了促进法国经济发展,马克龙必然会继续重视中法合作,深化中法之间的经贸往来。让法国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的竞选政治纲领,符合欧洲的理念,因此马克龙在第一轮投票胜出后就收到了来自欧盟和德国的祝贺。法德认清形势、互相配合、齐心推动欧盟改革显然是对未来五年最理想的推演。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丁纯指出,马克龙想要落实他有关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的理念,不见得能拳脚全开。马克龙为法国提供的是一套经济偏左、社会偏右的解决方案。但国民议会中各党派力量的扯皮,会消耗马克龙的力量,让他难以一心兑现此前对选民的承诺。而极左极右选民的大量存在印证了法国人对国家衰落现实的不满,勒庞和梅朗雄提出的“疑欧”观点得到了相当一部分法国人的认同。在反欧洲一体化、反全球化层面上,极左和极右这两股力量走到了一起。如何回应和照顾全球化失意者的情绪,是马克龙无法回避的问题。
因此,在提振法国经济的同时,如何收拢并驾驭好队伍,满足各方诉求,弥合已经分裂的法国,也是缺乏执政经验的马克龙需要面对的全新课题。这个任重道远、前途未卜的新课题将考验这位希冀左右统吃、再铸法兰西荣光和欧洲一体化前程的新锐。
因此,依旧虚弱的法国能为欧盟迫在眉睫的改革贡献太少。丁纯表示,虽然马克龙胜选让欧洲避开了一记重创,但仍不会轻松,摆在欧洲前方的或许是“延期审判”。
衰落中的法国和欧洲都害怕来自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竞争。丁纯指出,德国、英国如今都酝酿着学习美国,限制新兴经济体对本地有战略意义的产业的兼并收购行为,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法国也不会例外。即便是马克龙这样一个全球化的积极倡导者,也并不是没有局限性。事实上,马克龙呼吁创造一个“受保护的欧洲”,这便包括创建一个欧盟内部机制来监管外国企业对重要行业的收购。可以想见,未来五年里,中法经贸合作仍需要继续磨合。
本报记者 齐旭 (本报巴黎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