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位于浙江西南部,大大小小有近400个村庄,每个村庄各具特色,带有浓浓的乡村古朴气息,且大多隐逸山间,乃至云上。汤显祖在遂昌任知县期间,时常备办花酒,送到田间地头,和农民话农桑,赏酒插花,《牡丹亭》中写道: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而如今的遂昌,古村落依旧风情万种,村野之处,春有粲然一色的万亩杜鹃,夏有清凉如水的森林竹海,秋有稻香漫溢的高山梯田,冬有温酒开怀的新年盛宴。所以,去遂昌,来一场别样的乡村之行。
汤显祖纪念馆
汤显祖的《牡丹亭》作为昆曲的代表剧目,早已深入人心。狭长的弄堂里,汤显祖纪念馆就位于其中。斑驳的墙体中,隐约能感受到古建筑的无限魅力,就是在这片土地上,走出了汤显祖这位知县大人。
或许,遂昌这片土地从未忘记过汤显祖。其纪念馆是一个藏在县城小巷里的老宅子,由明清建筑改建而成,通过各式陈列展示了汤显祖正直的一生及其流传千古的“临川四梦”。当你徜徉在回环的廊道中,与古老的戏台不期而遇,便在那一唱三叹的曲调中,遇见了清丽婉转的昆曲《牡丹亭》。
遂昌汤显祖纪念馆位于遂昌县,我国明代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于明万历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1593-1598年)任遂昌知县。执政期间,他勤政爱民,兴教办学、劝农耕作、灭虎除害,政绩显著。其代表作《牡丹亭》几百年来更是享誉文坛,驰名海外,人称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在这里,你可以细细感受其一生的杰出贡献。
“汤显祖纪念馆”位于遂昌县城北街四弄,面积900平方米,由前院、馆舍、后园三部分组成,环境优美,古朴雅致。馆内陈列内容丰富,格调高雅,集中介绍汤显祖生平、在遂昌政绩以及艺术创作成就。
拜会过汤显祖,一定会让我们好奇,是怎样的良辰美景触发了他的诗性,才能写下如此清丽婉转的《牡丹亭》呢……戏台,就是在这里,走出了汤显祖的四部剧著——《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汤显祖纪念馆不仅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也极其优美。馆内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同时也栽培了许多适合观赏的经济林木。走在其中,如世外桃源般美丽。
车前村
车前村,有着一个美丽的名字: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村庄的美无需多言,浓浓的乡愁如那袅袅的炊烟,篱笆前是老母亲张望期待的眼神,夏日的那缕阳光轻轻地射进心田。屋子里热火朝天在烧制美食,自然的空旷和人性的美好相得益彰,共同诠释着这片净土的安详。
在这里,你可以在阳台上仰望星星仰望月亮,俯瞰满山的土木泥墙瓦盖结构黄泥房,月光下,黄墙黛瓦与层层梯田交相辉映,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感受“新乡村美学”的真谛。
如今的车前村与昔日相比,依旧是以清一色的黄泥墙房屋组成,依旧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风景。一个外来的游客,无不惊讶于它浓郁的色调与穿越时光的古朴。
车前村燕窝居祠堂内,村民邀请游客一起体验制作麻糍的过程。泡上一宿的糯米,蒸熟后,用擀面棍揣打,目的是要把糯米揣烂揣黏。自己打的糍粑自己吃,真的是人间美味,无比幸福。
车前村源自南宋时期,始祖毛氏避祸迁居,隐居于此。村子实际上是由车床村和前山村组合而成,两村一南一北,在连绵到天边的群山中,开垦出一垄一垄的梯田,梯田上是一栋栋高低错落的黄泥墙小楼,隔着一条山沟沟相互对望,一条山间公路牵动着两座小山村。
对面的前山村,点缀在群山之间,宛如一幅画,细细品味领略那句广泛吟诵的“山也青,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的意境。
(本文同时刊登在“新民惠游”微信公众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