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看到朱刚的水墨戏画。他画戏曲人物,线条求质,墨色重韵,色彩追雅,构图从简,注重脸部的刻画,眼神的交流,动态的捕捉,人物的顾盼,往往在平实中藏飘逸,在简略中见精彩,在浑朴中显深厚,在儒雅中觅洒脱。他画的《佳期》从春香的率拙朴质、忠诚坦荡映衬杜丽娘的赏心流亮、雍容芳润。《惊变埋玉》同时展现了唐明皇面对兵变将士的愤懑、怨抑、无奈及对贵妃的呵护,杨贵妃的惊恐、蹀躞、迷离、惘然。《卖书纳姻》为昆曲《渔家乐》中一折,组合了富家女的凄婉跪求、悲凉激宕与穷秀才的惊惶失措、隐含悲悯的瞬间神态。《昭君出塞》描写了王昭君出塞负重,扬鞭催马,可是脚尖指归,难离家园。《贵妃》画得粲然逸古、丽情密藻,然而花瓣飘落,气息肃沉,隐喻红颜薄命、长恨绵绵。《说亲》画得意态熙和,眉飞色舞,简约中见萌动,疏放中含静穆……
朱刚的水墨戏画有浓浓的都市情结。在上海这座文化大都市,朱刚有创作水墨戏画的多种文化优势。他是个戏迷,与许多京昆艺术家有交往,讨教过中国戏曲的文化含量和舞台艺术的视觉震撼,对一戏一景、一招一式、一情一神、一戏一画等都有过认真的研究与绘画创作践行。
丁酉年“五一”前夕,我在刘海粟美术馆观赏“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自然与朱刚馆长谈起他的水墨戏画的下一步发展。他说:自己的“水墨戏画”理当在刘海粟艺术精神的激励下,寻求“风格富贵绚丽,强调东西并重”的水墨戏画的新的生长点。告别时,朱刚反复说“创新是艺术的不竭的动力,传承是我们对刘海粟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