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5月2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已晚谭
“一桌餐”是啥玩意
凌河
  凌河

  把“年份茅台”倒在矿泉水瓶里,遮人耳目照样喝,把“极品烟”开成“yao”,列在菜单中照样报,“吃喝风”离散转移,深入地下之时,“八项规定”颁布四年多之际,反弹之中又出来一个“一桌餐”。

  “一桌餐”是啥玩意?据纪委方面近日定义,“是指由私人住宅改造,不对外公开营业,仅为少数特定人员提供餐饮娱乐服务,具有私人会所性质的隐秘场所。因为一般只提供一桌客人用餐,故称为一桌餐”。“一桌餐”不吃公款吃老板,由私营企业主把私人住宅改建成招待场所,组织者以没有动用公款而无所顾忌,参加的官员以私人聚会而心安理得。“老板”也因为“服务领导”而乐此不疲。这种家庭式会所的“一桌餐”,这种“不进会所进社区”的隐蔽吃喝聚会,仅在南昌市高档的海珀兰庭封闭式富人区中,纪委就发现17个“一桌餐”场所,引起了中央巡视组的警觉和“交办”。

  “八项规定”四年多了,吃喝问题不是好多了吗?是的,好多了,收敛多了,这是一句话;但是仍在“转入地下”,伺机反弹,甚至还有“顶风作案”的,这也是一句话。或曰“躲起来吃”,乡间会所、机关食堂、老板私邸,都成了“转战”的“南北”,先是关起门拉起窗帘还要吃,后来豪华客馆不能去了,把“内部食堂”装潢一新,在“里面”吃。在一段时期中,为什么市面上高级厨师忽然抢手?因为“食堂”里老阿姨手艺不够档次,要换成高帽子的“大厨”来掌勺啦!或是“到下面吃”,八项规定三年时,不是还有一个什么“分局”,一个月招待酒肉达48次吗?也不要只怪他“顶风吃喝”,实在是“下来检查、评比、督办的太多”,所以都要“招待”啊,连他的办公室主任都“说不清来的是谁”,只知道“领导”来了!还有一种“酒桌办事”,这是某省纪委半年前抓出的一个“新动向”。借“办事”而吃喝,举“公务”而招待陪吃,成了一个新变种,近日之际,不是还有某地官员,主动“下去”,“考察旅游线路”,一路吃喝沿线“旅游”,成为笑不出来的笑柄吗?

  “八项规定”四年多来,关于这个吃喝问题,有些官员一直没有“太平”过。起初是“忧国忧民”,惊呼“内需拉不动”啦,危言“经济要不行”啦,似乎没有了公款消费,发展繁荣就要成泡影;接着是“屏不牢了”,过了几年“苦日子”,皮带都得打洞了,再也“坚持不住”啦,不光是埋怨“官不聊生”,而且怒问“做官有什么意思”,他是要顽强地“反弹回潮”啦。当然还有人预言,“风头”终会过去,“阳光总在风雨后”,不是早有人在谈论什么“四年之痒”吗——可见例如“一桌餐”那样的“新动向”,并非孤例个案呵!

  也有人说,有些官员“馋”,这些“农民的儿子”,这类从小没有吃饱过肚皮的“于连”,当官以后忽然“吃惯了”,逐渐形成了胡吃海喝的“生活方式”,你要他“不吃”,还真要他的命呢!但依我所见,吃喝风这样一种某些官场政治生态的标配,并不只是“解馋”,也不只是满足胃的渴求,像以吃喝为纽带的“西山会”“汾酒会”等等,实质是拉帮结派的朋党、“小山头”里的“小圈子”,他吃的是“政治饭”,喝的是“结对酒”呢——说这是一种“政治文化”,一点也没有错。你看那个“一桌餐”,因为“风险”甚大,所以抱团更加隐蔽,“兄弟”更为贴心,“圈子”更显紧密,又因为只是区区“一桌”,所以来的均为“常委”,可不要小看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专版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20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21版:福彩专版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4版:家装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家装专版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破解加装电梯的伦理难题
“一桌餐”是啥玩意
同济的范儿
“衣锦还乡”之外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03“一桌餐”是啥玩意 2017-05-20 2 2017年05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