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居民家里总有一些用不上但还很新的物品,如儿童自行车、宝宝手推车、儿童滑板车等。又如意外受伤后应急添置的辅助器械等,康复后搁置家里占地方,好好的东西扔了怪可惜的,送人又无门。另一些居民也因短期需要,欲购置童车等器具,或因护理短期病患而需要辅助器材等,却因全新商品,价格高且使用期短,而对购买与否犹豫不决。共和新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这次举办的“生活用品交换季”活动,就是为推行环保理念,顺应老人勤俭持家生活理念和生活习惯,而搭建的交换平台。“一些旧物品经过交换后,又能派上用场,何乐而不为!”共和新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高敬梅对记者解释道。
在交换现场,一套架子鼓特别引人注目,6大件排了一长溜。主人小杨表示,这是一个朋友数年前出国前转交的,现在请他随意处置。正好这次举办以物易物活动,小杨就将这套架子鼓搬来现场,经反复筛选对象,最后与一位居民交换了一套高级茶具和一幅名家字画。小杨说,这才是我的最爱。
陈学钱和吴政展夫妇多年来乐善好施,支援老少边穷地区教育,这次他们从家中搬来小型饮水机、宠物笼套装、行李车、跳跳球、篮球、拉力器等物品,“如果现场有人需要,全部无偿贡献出去。”
记者还在现场看到几只敞开的小箱子,里面存放了不少纸拎袋、无纺布袋等,这是主办方为适应“物尽其用”环保理念长期设立的项目。居民家里有废弃的拎袋,可以随时拿来放在里面,而谁需要使用,也可以随意获取,就是为了环保和厉行节约,此举深受老人欢迎。
据悉,这场活动是共和新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首开的第一场“物物相换”的活动,以后每个季度举办一次。
本报记者 江跃中 通讯员 刘必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