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艘载人潜水器,目前会有三个基本问题引发公众关注。一,之前的蛟龙号都已经下探到7000多米的深度了,为何这次的载人潜水器设计为4500米深度,变浅了?二,为何潜水器一上来不“入海”,而是“入水池”呢?三,未来此潜水器可以承担什么功能?
对于第一个问题,设计师们解释,选择4500米,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深度,因为这个深度基本上覆盖了我们国家的主要海域和国际海域资源可开发的深度。中船重工702所4500米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胡震说,4500米深度覆盖我们整个南海的探测、下潜开发等这方面的需求;第二个就是现在研究的一些热点领域,比如像海底的热液硫化物、海底的冷泉等,它这个深度基本上都是在3000米左右。
但是,4500米的探测能力,并不是我们自主研制载人深潜潜水器的最终目标。专家们表示,在此基础上,未来中国的载人深潜还将给我们带来更多期待。
对于第二个问题,胡震说,千万不要小看了这次的水池试验,外表看只是泡了个清水澡,而实际上却起到了“试车”的作用,整个系统的调试将通过水池试验来完成。载人潜水器面向的是海洋,但是在海上做试验代价高昂,在陆上转到海洋之间时会搞一个水试验,就是验证潜水器在水下环境中的功能、性能,为海上试验做好全面的技术准备。
对于第三个问题,胡震透露蛟龙号承担的任务主要是面向资源调查方面,4500米潜水器是在蛟龙号的基础上,集成了我国近15年来海洋领域的技术装备,同时满足4500米之前很多科学家关心的像热液硫化物的科考、资源调查、环境调查等。另外,我国从蛟龙号开始培养了一支人才队伍,我们希望可以让他们继续向前发展。
蛟龙4500米将在7月进行海试,预计年底交付中国科学院。而且专家们透露说,这次蛟龙4500的驾驶员会有2名女性,她们都来自科学院,从前年开始就在陆陆续续对她们进行培训。
据央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