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欢欢(化名)7个月大,体重9公斤,第四脑室肿瘤,面积约37×40mm。这么小的孩子患脑肿瘤,本身就很少见,如果要做手术,必须在全麻状态下进行,麻醉风险极大。术前,普陀区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罗文杰带着两位麻醉师,做好充分而细致的准备,将患儿接入手术室,接监护仪、开放外周静脉、麻醉药注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所有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在超声引导下,股静脉、股动脉依次穿刺成功。
术中,欢欢体温一度降至33.5℃,罗文杰立即将准备好的加温毯给欢欢盖上,并把手放在加温毯与孩子身体之间,随时监控温度变化,谨防孩子被烫伤。直到监护仪上体温数值缓慢回升,罗文杰才舒了一口气。手术于11时35分开始,至当晚7时结束。两周后,欢欢病情好转平安出院。
“婴幼儿麻醉之所以说风险极大,是因为婴幼儿血管条件差,开放静脉、动脉难度很大。而术中开放静脉通路是麻醉实施的基础,也是生命抢救通道。”罗文杰告诉记者,婴幼儿的容量代偿能力差,血容量失不起、也补不起,如何保障长时间手术的容量均衡,非常考验麻醉的管理水平。再加上婴幼儿的体温调节能力差,麻醉后全身血管扩张导致散热增加、术中补液等因素都会引起婴幼儿的体温下降。据悉,这已不是普陀区人民医院麻醉科第一次实施如此低龄、重大的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该院麻醉科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合作已有16年,完成小儿脑外手术近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