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最近频频上新闻头条。前段时间,上海上港球员奥斯卡在和广州富力比赛中,两记大脚,导致球打人,并引发双方球员产生冲突。足协对此事做出处理,奥斯卡遭遇严厉处罚,被停赛8场。此事再次发酵,上港球员胡尔克与武磊因为在近日主场比赛结束后穿上了印有“Nothing to do Nothing to say”字样的T恤,被中国足协定性为“在赛后致谢过程中,以不适当的方式影响到联赛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宣布处以停赛2场并罚款5万元。
这一前一后的处罚看似有理有据,但具体到“量刑”则有很多背景事件在起作用。今年足协开出了几张大罚单,其中多与球场暴力有关系。申花球员秦升因为恶意踩踏被禁赛半年,而孙世林因为“世林点赞事件”被足协以“不良影响”为由禁赛2场。至于对外援的处罚,还有一个事件值得注意,5月初中超第八轮上港和贵州的比赛,贵州队主教练黎兵赛后控诉胡尔克打人,当时这桩悬案最终不了了之,足协拒绝公布录像,导致外界出现关于足协包庇外援的批评。
足协的乱世用重典引发不小的争议,秦升被禁赛半年为此后类似事件的处理提供了尺度。轮到此次上港事件,冲突发生后不久,外界就推测奥斯卡的停赛时长,恐怕不会短,分析比较之前秦升等人的违体动作和受到的处罚,“这次轮到巴西外援,考验足协的能力了:敢给多长时间的停赛呢?”似乎正是在这样的思路影响下,足协给出了重罚决定。还有分析认为,此前胡尔克涉嫌打人事件逃过一劫,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足协加重了此次处罚,如同过去对秦升的处罚,如今奥斯卡也似乎成为一个典型,只是他代表的是外援。当然,从外界反应看,这次处罚同样引发巨大争议。
足协在这一系列处罚中都试图实现尺度平衡,针对不同的球队、不同身份的球员,都要追求公平公正的处罚。这本来是值得鼓励的,问题在于最初确立的尺度就存在过严的倾向,秦升踩踏事件当事人应该被处罚,但如此严厉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为何会作出超出外界预期的处罚,这可能与近年舆论对球场暴力长期的积怨有关,面对舆论整治球场暴力的诉求,最自然的应对无非是对新出现的问题做出严厉的处罚。这种强硬回应除了有相关规定作为依据,球迷的意见、舆情的发酵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在这一系列处罚的依据中反复提到“造成不良影响”,回头看这些年中国足协应对诸多事件就可发现,中国足协的确在很大程度上陷入了舆情应对的泥潭,过去是应对不足,如今是用力过猛,继而出现过犹不及的应对效果。中国足协可以用新的处罚来应对新出现的舆情,但事实证明这只会产生新的争议,该如何处罚,处罚的尺度如何,对所谓“造成不良影响”又该如何评估,国外又有哪些经验可供借鉴,为了减少分歧,避免新的舆情,中国足协不妨思考一下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