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人物/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本报独家探访足坛名宿方纫秋
~~~本报独家探访足坛名宿方纫秋
     
2017年07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足球缘 长相思 师生情 两相忆
本报独家探访足坛名宿方纫秋
华心怡
■ 方纫秋抬起一只手搭在奚志康的肩膀上,聊聊足球缘汤杰 摄
■ 1983年全运会足球冠军上海队合影(后排右三为主帅方纫秋)  资料照片
感谢新民晚报读者对我一直以来的关心与关爱 ■ 方纫秋为本报读者签名  汤杰 摄
  首席记者 华心怡

  这段日子,不是“水深”,就是“火热”。上海的夏日,并不好捱。瞧,前一秒还是令人窒息的潮热,后一刻已是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掷地有声。上海南汇惠南镇第一福利院,不过四层楼高,红色的外墙在大雨滂沱中,深刻了色彩。这座远离市区的“银杏楼”,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处养老院,安置着近200位老人。方纫秋,即将迎来88周岁米寿的中国足球一代名宿,隐身其中。

  他已很少走动,他的记忆有限,他与老伴相依相伴,几度夕阳红。本周,我们跟随方老昔日弟子奚志康,探访这位令人敬重的老者。他的清坚,他的睿智,他代表着逝去的时代和它的风骨荣华。在中国足球空前躁动的当下,我们更需要回望方纫秋这样的老者——从心出发,以德服人。

  每天吸氧一小时

  从福利院的边门进入,方纫秋和老伴张蓓的“家”就在左手第一间。约20平方米的屋子,带有独立卫生间。两只单人床,靠着窗一左一右地摆放着。简易沙发、冰箱、热水瓶、碗盆、皮箱,还有放在玻璃花瓶里的紫色塑胶花,都透露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电视机开着,正放着电视剧《白鹿原》,但并没有人看它,不过借些咿咿呀呀的声响添些人气。张蓓说不睡觉的时候几乎都会把电视打开,“更闹猛些。”算起来,方纫秋和老伴在养老院里已经住了十五六年,“一家一当都在这里了。”

  换到这新一家养老院,不过是去年10月份的事情。“之前那家靠近康桥,更近一点。但人家要收回地皮,不打算做这个了。”张蓓今年81岁了,灰白色的头发归拢在耳后,一身墨绿的短袖长裤,很是清爽精神。她也是那种要强的上海女性,一心一意照顾丈夫难免苦累,但始终坚忍乐观。听到夸赞,她只是轻描淡写:“这是我的责任呀。”这年头,找养老院也是烦难的事。本想在市中心找一家,名字也进了等候名单,但迟迟没有回音。“那些地方,都是老人走了一个,才会空出一个位置的。更何况,我们还是要两个人进去。”张蓓在多方奔走实在无果后,不得已找到了时任市体育局局长李毓毅,才帮助解决了困难。方纫秋和她,都不喜欢麻烦人。

  用张蓓的话来说,方老的状况是一年不比一年了。“去年他还能自己扶着墙慢慢走走,今年一定要扶着我才能走上几步。而且基本上也不出去活动了。”根据养老院的作息,老两口每天6时起床。方纫秋要吸氧一个小时。“我晚上一般都要起来二三次,就怕他把自己弄脏。只有乘他吸氧的时候,我再眯上一会。”饭桌上有一本五线简谱入门的书,养老院每天早上还有唱歌时间,为老人们解闷。“以前还能参加,现在已经停掉了。”

  听到足球就开心

  知道奚志康要来看老师,张蓓一早把老伴收拾得干干净净。方纫秋坐在一把藤椅上,两眼直直望着进门的方向。老远看到奚志康,他就笑了起来。“看到我开心吗?”方老的喉头发出咕咕的声响,却吐不出几个字回应。他只是笑,用眼睛看着身边的椅子向奚志康示意,“坐,坐……”

  奚志康说老师比去年清瘦了些,精神却很不错。方纫秋抬起一只手搭在奚志康的肩膀上,轻轻地拍打。这个小动作,含着老人多少的情谊。“你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方老开心,嘴始终没有合拢过,“奚——志——康。”他费力地,但却坚决地说出了爱徒的名字。屋子里一片欢声。方纫秋甚至记不住老伴张蓓的名字。女儿来看他,他也总记错姐妹俩的名字。师母说:“只有足球的事情,他倒是记得还清楚。”

  这间屋子已经很久没有那么热闹。大家聊着过去,一如昨日。“李中华最调皮来,一天到晚被你老师吃毛栗子。”张蓓说起丈夫的事,如数家珍。“从国家队回来,就带上海队。你们老师和你们这批人感情最深了。”奚志康亲热调皮地问方老:“我以前表现还可以吗?我那个时候就是党员,老师还是我入党介绍人之一呢。”方纫秋一直望向奚志康,眼神虽是老态的熟钝,却透着难得的欢欣。

  很早方纫秋的腿脚便不灵便,连日常走路都钻心地疼。奚志康打趣老师:“那是你射门射得太多了。”方老住进养老院后,李中华、顾兆年、桑廷良这些学生和老朋友都来探望。“现在和圈子里的人联系很少了。偶尔会和陈成达、年维泗这些人通个简短的电话。大家都老了……”张蓓的声调是坦然的,人终有一老。

  他留学匈牙利,他在国家队踢球,他担任国家队教练,有声有色。回到上海,1983年又带领球队获得了第五届全运会冠军。这辈子,足球是方纫秋最深刻的烙印。“阿拉训练去了,好哇?”奚志康的玩笑话似乎把大家拉回过往。这大概就是方老最快乐的记忆吧。

  岁月静好养天年

  在养老院的日子长了,又多是老年人,方纫秋被人认了出来。有好几个球迷有事没事会来串门。遇到申花、上港比赛的日子,他们会写下时间交给方纫秋,提醒他记得收看。但方老,已经看不动比赛了。

  曾有人想为方纫秋写一本回忆录,那该是怎样的精彩。连张蓓都记得清楚:“那个时候在北京,首长的孩子们都是十几岁,他们和苏联专家的孩子一起踢球,大比分输了之后非常不开心。方纫秋就被叫去指导孩子。大概只训练了几次,后来就6比3赢了。大家非常兴奋。我记得那场比赛周总理、贺龙都来了,大家还一起拍了照。”这些故事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也很快就要失传。“现在写回忆录也不可能了。那些细节他记不住,也说不清。”

  回忆,是强韧的拐杖,支撑着,倚靠着,以此走向未来。方老夫妇在养老院的日子过得波澜不惊。这里的伙食不错。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所有的菜都切成丝。鸡鸭鱼肉每天翻着不同的花样,少油少盐烹调。“今天中午吃的就是番茄烂污面,一点点黑木耳和胡萝卜,还有黑鱼汤。”现在无论吃什么,张蓓都会将吃食放进粉碎机,打成糊状喂方老。养老院不能自带洗衣机入住,张蓓又是爱干净的人,她和老伴的衣服总是亲自手洗。夏日穿衣轻薄,还不算太费劲。到了冬天,便又是一桩负担。“而且这里实在太远了,女儿来看望也不方便。如果有机会,还是想住得离市区近一些。”

  奚志康是个有心人,驱车两小时看望恩师,他想着还能为方老做些什么。奚志康与师母说起一家足球主题的养老院。“我朋友开的,他特别喜欢足球。养老院里还有一个小型足球场,估计老师看到一定会开心。养老院在崇明,比这里近一点。”张蓓听着动心,想着让女儿过去打探一下。这辈子,方纫秋和他的老伴都没有在意过功名利禄、富贵荣华。做着一件喜欢的事,求得一份自尊与踏实,如此便气顺人和。岁月静好,最是难得难得一份心安。

  记者手记

  足球老者

  方纫秋一手拉着奚志康,另一只手提着尿袋。老伴关照他:“糊涂啦,尿袋提那么高,不好看的。”他是有点糊涂了。年事渐长,身体和脑子难免不听使唤。晚景中,我们有太多的无能为力。

  踢球的那批人中,他们那一拨是出了名的学问高,战绩好。但方纫秋的获得,更多是名声。以前打车时,有老司机认出方纫秋,一个劲拉着他侃球,怎么都不肯收车费。他赋予足球的,是责任与担当。足球回馈他的,不过是一份踏实又真心的快乐。金钱、地位,那是后生们在新环境、新形势下乐于钻营的。

  我们津津乐道某个过气明星登陆中超又打破了转会费纪录;我们愤愤而议自家的队员因为在球场上“犯事”被足协重罚;我们还对那些不断更新,来自足球上层建筑的新规矩新政策一声叹息。但现在,我们能否拨出一点闲情逸致去回望一下,那批曾带来感动与振奋的中国足球老者?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华心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G20汉堡峰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8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家装专版
   第A13版:文体汇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人物/文体汇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足球缘 长相思 师生情 两相忆
编者的话
新民晚报人物/文体汇A14足球缘 长相思 师生情 两相忆 2017-07-09 2 2017年07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