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7时50分许,记者跟随执法人员来到T1航站楼地下停车库出口处。一辆沪DX39**出租车,刚过电子栏杆,就被一名执法人员拦下,后排坐着两名乘客,正打表计费。驾驶员显得很“委屈”:“他们是我的‘老客户’,我经常来接的。”坐在后排的乘客也下了车,附和道:“他是我朋友介绍来接我的‘师傅’,我们约在停车库见面。”但她翻开手机,却没通讯记录。“从业驾驶员都应知道,地下停车库内不能以任何理由载客,他们大多是明知故犯。”执法人员说。
晚上8时许,执法人员拦下一辆沪EN87**出租车。“打表收费吗?你排过队吗?客人认识你吗?”面对执法人员连珠炮式的一串询问,司机支吾起来。执法人员做好询问笔录后,交通执法部门依法对其作出200元行政处罚。短短15分钟,T1航站楼地下停车库出口处已有5辆出租车因违法营运被拦停,相继因违法营运受到处罚。
交通执法总队三支队长魏俊告诉记者,所谓来接“老客户”,多数都是通过打车软件接来的“新客户”。如果是“老生意”,肯定互存号码便于联系。执法过程中,驾驶员拿出手机后,往往只显示同陌生号码的通话记录。如果司机都去停车库接客,原本公平有序的营运环境将被打破,守法司机的权益受到侵害。此外,在正规候客点上车,即便发生诸如绕路多收费、丢失行李等意外和投诉,也能通过监控录像协助处理。但如果私下在停车场内上车,乘客利益无法得到保护。
下阶段,交通执法部门将继续针对拒载、绕道多收费、计价器舞弊、扰乱营运秩序、无出租从业资格证件驾驶出租汽车等5大类市民反复投诉的“行业顽疾”持续执法。 本报记者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