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大幅改变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将原著小说描写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改成了当今繁华时尚的上海,使两者社会氛围和时代背景大相径庭;电视剧不仅将主人公罗子君改成了上海人,还增添了由靳东扮演的贺涵一角,让他先后与唐晶、罗子君产生感情纠葛,而这一感情主线也是小说所没有的……正是这些大幅度的改变,引起了粉丝的质疑。
对此,秦雯坦言,制片方一开始就决定把小说“本土化”,她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再演绎了一遍。电视剧与小说的呈现方式不同,小说可以通过文字让读者愉悦,也更有利于内心描写,但电视剧却无法太多地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只能通过增加戏剧化的情节来推进故事。即便剧中很多情节已近于一个新的故事,但出于对原著的尊重,秦雯依然承认这是改编。
电视剧“本土化”的改编旨在增强观众的代入感,而戏剧化则强化了电视剧的特性。对于大幅度的改编,秦雯说:“原小说确实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男主角,但电视剧就需要有男主角。”她说:“我们基本上是拿艺术生态非常珍贵的种子,种在我们自己的泥土里,用我们现在的阳光,我们的感情去浇灌它,长出来的是一棵不一样的树。”
粉丝表示不满
粉丝的质疑,无疑源自于对原著小说的热爱。如此的粉丝质疑声在影视界频频出现,显出了IP剧改编的尴尬,由于改编尺度大,关于IP改编的争议甚嚣尘上。根据《鬼吹灯》改编的电影《九层妖塔》,因对原著改编过多,遭遇大批书迷吐槽。该电影上映首日票房过亿元,但受到口碑的影响,此后票房、排片率一路下滑,豆瓣评分低至4.3。最后,就连原著作者也熬不住了,状告片方和导演侵犯著作权。
前不久播出的《深夜食堂》中文版也遭遇了改编的尴尬,电视剧播出后很快就被网友的口水淹没,众多原著粉丝对该剧表示不满,他们在社交网络上纷纷发出质疑和批评的声音,豆瓣评分一下降至2.3,90%的评分者只给它打了“一星”。如此低分固然有改编失败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粉丝们坚持忠于原著。网剧《余罪》第二季也因改编过多导致口碑不佳,原著粉丝将第二季的收视“滑铁卢”归罪于“未能忠实原著,编剧随意改编”,最终引发了原著作者与编剧之间的一场激烈“骂战”。
与这样被“骂”的改编相比,品质还算不俗的《我的前半生》命运无疑是幸运的,虽然其豆瓣打分从8.2降至7.3分,但还算体面,这里面肯定也有粉丝们发泄不满的原因。人们不禁要问,既然《我的前半生》改编后已接近于一个新故事,按编剧的话来说就是,已“长出了一棵不一样的树”,那么,与其花如此大的力气去改编,又为何不自己原创呢?如果是因为制片方舍不得原著的IP可带来的可观粉丝量,那么这种粉丝量无疑是一把双刃剑,虽对收视有利,却对口碑无益。改编过度肯定会引来粉丝批评,这是毋庸置疑的。
本报记者 俞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