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汇演”,我喜欢这个词,不是会演,是汇演。今年香港庆回归二十周年,港岛政府搞一个以各社团为单位的合唱大汇演,一时间,全香港热闹了。
从五月开始,当地各社团就开始忙起来了。他们要准备纪念日这一天到红馆去参加庆祝回归的“紫荆绽放二十年合唱大汇演”,每个人都意气风发跃跃欲试。而我,在五月底时接到了肖立姐从香港打来的电话。
肖立姐当初曾经是我们中央音乐学院的校办秘书。我离开学校去美国读书正是她进入学校工作的时候。几年前我们在一个会议上遇见,发现原来我们是曾经的校友,我要喊她老师。后来她做生意去了香港,成了富翁并且还是香港社团的领袖人物。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她请我到香港参加过为迎奥运举办的演出活动。那时候的她是香港北京海外联谊会的副会长。
如今已经是会长的肖立姐电话里说,双儿啊,你看看今年是香港回归二十年,这边要举办一个大型的社团参与庆典活动,在红磡体育馆里,大家都要登台。这是个大事,可我们合唱团都是业余的,不行啊!你来帮帮忙吧。我想起不久前遇见少儿音乐教育家刘朗先生的时候,他提起过这件事,问我六月底七月初有没有时间可以去香港。他也是肖立的朋友,具有给各类合唱团做指挥的经验。
六月初,我去了香港。
肖立姐领导的社团合唱团,叫做“京津冀合唱团”,多年来陆续赴港的内地人在那里组成了一个小团体,他们很抱团,具有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这一次的庆祝回归活动,在香港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已经成了近期社会生活的焦点。我下了飞机,直接被送到了排练合唱的现场。在一栋大楼的四层,一间排练室里,坐了一屋子的人。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激情。在那之前,提前赴港的刘朗指挥已经把两首参演的歌曲《同一首歌》和《我和我的祖国》排练多次了,我来了以后,领唱部分就完整汇入了集体。那一次我们排练得很好。每个人都有信心在十二个团队中可以登顶。
之后,我为了参加我的启蒙老师郭淑珍的学生音乐会,又回了北京。六月十八日那天是音乐会的日子,同时也是香港大汇演的第一次彩排日。我不能参加,团里安排了一位代唱歌手领唱,刘朗指挥。
谁知,那一次的彩排我们京津冀合唱团大失败,合唱声音不齐,节奏不整,领唱不达标,高音费力,整体效果很差,简直一败涂地。
十九日我又接到了肖立姐的电话,这一次她的声音充满了失落。双儿,咱们挨批评啦,电视台说咱们唱得太差了,要取消咱们的歌曲!我一听就急了,你没告诉他们领唱不在是代唱的吗?你告诉他们那不是我们真正水平了吗?告诉他们下一次我们肯定很棒啊!
肖立姐说,都说了都说了,可他们已经定了似的,不能改了,他们对我们失望了。最后我说,那就这样,二十五日不是还有一次彩排吗?你只请求让我们两支歌都参加彩排,到时候如果依然不达标准,正式演出拿下我们全团都行。肖立姐说,好,我马上和他们沟通。
于是,二十三日,我又提前赶到香港,和上次一样,下飞机后立刻投入排练。我唱歌一直有个“潜规则”,熟悉的歌曲只要到我嘴里就不能和别人唱的一样,必然要加以改动和创新。这一次也是如此,两首歌的的演唱我都做了调整甚至加了花腔装饰,在北京重新做了伴奏音乐。所以肖立姐说,双儿啊,你把这歌加难度啦。
再难的歌也禁不住练,只要功夫到了,难度自然消失。最重要的是团员们的心态会决定结果。那几天我们集中精力密集练习,大家不像以前那样松弛了,注意力空前集中。可能是第一次彩排的失败把大伙慑住了,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已经输不起了。如果第二次彩排依然不能过关,那么香港回归二十年的活动中就没有“京津冀社团”的名字了。
二十五日,香港亚视录制现场,在正式的合唱台上,每个人全力以赴,女士身着深粉色长裙,男生则是白色衬衣配红领结,感官里除了音乐、节奏、指挥的手势、歌词的内容,还有领唱的韵律,别的什么都没有。那一次,当然大获全胜。当晚的聚餐,偌大一个餐厅,被这一群胜利者把屋顶快掀翻了,又笑又闹,大声喧哗,想控制都控制不住。肖立姐说,憋了好多天了,让大家释放一回吧。那天不知哪一桌人开始唱起来,然后就此起彼伏谁也不示弱,哪种语言都有,还有唱京剧的,唱样板戏的,味道纯正,令人叹为观止。
很快,到了香港回归二十年之日。香港红磡体育馆里,“京津冀合唱团”秣兵厉马,群情振奋,心无旁骛,目光如炬。在万人体育馆中,舞台又变得渺小了。但我们都明白,那一刻,我们是全场的中心。
灯光齐闪,万籁寂静,上万观众的瞩目中,歌曲音乐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