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后高考时代”的串串联想
蓝山
  蓝山

  三十多年前的事,很多就忘记了。但其实,忘记与否,与时间没有很大的关系。有的事情,多少年你都会一直记得,如果它们,深深地影响着你,改变着你,甚至因为它们,你成为了今天的你。就比如,高考那些事,你还记得的有多少?至于我:

  记得一:那时分文科班、理科班。考前从理科班转到文科班,只因为理科班主任保证我能进某校,而文科班主任说能进名声更大点的某校,就转了。进了没?这个真不重要,因为后来连进的系也非初心志愿系,给录取学校转了。哪个更好?谁能说得清?对生活来说,有时,所谓的初心不一定就是本心,本心也不是不可以改变,既然不确定的因素那么多。事实上,确定得板上钉钉,是不是也会少了乐趣?所以只能说,不知道呀。分数好像记得是文科班第二名。到学校听报分数,老师倒数第二个报我,目的是开个玩笑吓吓我,他成功了。临“大事”还有这个心情,我个性中的一点小幽默,跟这个有点关系吗?

  记得二:因为考场离家要坐公交车五站,那时公交车票是1-4站起票,多一站的价格和多四站的价格一样:翻倍。父母给的钱是候分克数的,高考期间很支持地算足八站。我当然就“利无反顾”第四站下车,步行一站,三天省下三张票的钱啊。最后一天考完,当天的冷饮自我由棒冰升级至光明牌小冰砖,还请客了姐姐弟弟升级,豪气了一把。多年来时不时要给他们翻翻功劳簿,现在还是觉得这冰砖味道最美。

  记得三:考数学那天,居然忘了带草稿纸。考场老师给了一张,最后好像不够了,就打在白橡皮上。磨掉,再打,再磨掉打,居然也完成了考卷。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态,还是很需要的。

  记得四:考场很热。每天教室前后放一大块冰降温。体积和现在菜场卖水产摊上的差不多,不同的是不脏,很白,冰清玉洁的感觉,边做题边看冷气如烟丝丝袅袅。忙里要偷偷闲、看看野眼这个习惯受用的。

  记得五:最后一场交卷,监考老师突然悄悄问我:你报哪个学校?我答后,居然对我说,你进了。啊?可以这样?我现在还是喜欢这样真诚随性的聪明人。

  记得六:外婆夸口设高考奖:最高50元。那个年代,这数字诱人的。拿到通知书第一时间走了四站路到外婆家领奖。承诺陪我去的同学请客冬瓜条蜜饯,立马兑现,5分一包。结果营业员错给成1角一包的桃条,诚实地去换回来,遭了一记白眼。但坚持着诚信做人做事这个优良作风。

  至于作文题是什么?怎么写的?还有其他所谓重要的,一概不记得了。但“小冰砖”那些画面,它们一直影响着我的做人,也成了我生活中的美好回忆,我想我大概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人和事。

  高考,依我看来,只是生活道路上的一个站头,既不是终点也不是起点,把某一件事放得这么大不太有意思,也不太符合正常的生活逻辑。即便它的名字叫高考。 

  我倒是很同意陈丹青说的,“一个人的素质,除了种种课程和教育措施,还要看他的家庭出身(我理解是家庭教育)、师承关系、交友范围、社会阅历等等。这些条件,与教育有关也与教育无关,与学校有关也与学校无关……这些深深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谈吐、魅力甚至相貌。”是的,我拖一句的话,就是,与高考有关也与高考无关。

  张榜在即,也算后高考时代。祝愿所有的同学们如愿以偿!不辜负自己与父母那么多年的辛苦。成绩不理想的,也想想那些励志的“名人名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13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7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8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A29版:新民法谭
   第A30版:新民法谭
   第A31版:新民法谭
   第A32版:家装之窗
“后高考时代”的串串联想
乡邻“村咖”轶事
罗腾堡的城门
当松树老了
好事做到底?
收获跑步的快乐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后高考时代”的串串联想 2017-07-14 2 2017年07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