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橘枳说”站不住脚
姜 燕
  姜 燕

  共享单车最近又惹非议。关于它的两则新闻被人拧巴在一块儿骂,一是风光登陆英国城市曼彻斯特,一是报废车辆堆积如山再被曝光。有人说,人家英国、美国早几年就有共享单车,整整齐齐地摆在街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哪像中国,把一个美好的事物给毁了,真是应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

  这些人可能犯了崇洋媚外的毛病。欧美的共享单车虽然摆得漂亮,但不中用,让想用它的人思忖再三,最后还是放弃。纽约共享单车Citi Bike诞生于2013年,运营不到一年就陷入困境,其中一个原因是它设有驻车桩站点,用户想用车时,站里空无一车,要停车时,却又找不到停车桩。费用也是一大拦路虎,英国的Boris bikes前半小时免费,但之后每半小时加1英镑,超过3小时更加昂贵。德国汉堡的共享单车也是如此,德国朋友告诉我,驻车点停车数量有限,经常在APP上查到停车点有车,赶过去时,已经被骑走了。

  虽然共享单车的概念是舶来的,但已是完全不同的业态。欧美的共享单车为游客而生,中国的共享单车则面向大众,且模式大胆创新,破除费用高昂和定点停放两大限制,使它成为人们“说走就走”,彻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利器。就凭这股勇气和成就,“橘枳说”就站不住脚。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鼓励创业者大胆尝试,百花齐放,让新点子、新模式在市场中接受考验,使一个个新业态逐步成形。既然是新业态,就很难谈什么“谋定而后动”,只有运营才能让问题逐一显现,再各个击破。共享单车的爆炸式增长和乱停乱放,影响市容和交通,既是百姓的心头之患,更是政府和经营者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创新算不得成功,创业更要失败。上海、深圳和杭州等城市已先后着手共享单车的管理,十几家共享单车企业日前也在沪签订《社会团体标准自我声明承诺书》,其中包括提高车辆维保人员比例,解决乱停放问题。不少企业也正在自我探索,ofo、小鸣单车等已上线“电子围栏”功能。可以预见,新业态的行业标准很快便会浮出水面。

  所以,莫心急,多包容。细思量,一项利民的创举,最后怎会悖社会而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13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7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8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A29版:新民法谭
   第A30版:新民法谭
   第A31版:新民法谭
   第A32版:家装之窗
印度不要执迷不悟
“橘枳说”站不住脚
“笑气”是个什么鬼
涵养温暖向上的大学之道
——站住!
别模糊“暴走团车祸”的焦点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橘枳说”站不住脚 2017-07-14 2 2017年07月1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