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雪菲
“葛优躺”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
41岁的李先生工作压力十分大,一回家就“葛优躺”。最近,他的腰痛越来越严重,甚至腿脚也常常麻木、疼痛。到医院一查,原来李先生患上了“腰突症”。朱海波指出,“葛优躺”类似于沙发坐一半,腰悬空,背靠着椅子,虽然感觉很舒服,可腰部没有东西支撑,时间久了容易导致腰酸背痛。另外,不少人喜欢舒服地窝在沙发里,殊不知这样的动作会使腰部肌肉受到牵拉,长期易引起腰肌劳损。
一般来说,上半身前曲20度是人体最舒适的体位。因此不管站着还是坐着、躺着还是卧着,人们总是会下意识地弯腰20度,但其实,这是医生最不建议的一种姿势,研究表明,人体前倾20度时,腰椎间盘内的压力最大。长期如此坐姿,腰椎受压整体下沉缩短,身体的中轴线跟着后移,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其实,脊柱没有负荷、不做功的时候,才是最轻松的。
此外,当日常生活中出现腰痛伴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时,需要高度怀疑是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即便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腰痛症状,也需要首先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病因。
“腰突症”好发于青壮年
许多人都认为“腰突症”是个老年疾病,其实不然。朱海波介绍,“腰突症”往往好发于青壮年。他解释,青壮年体力活动多,很大一部分人习惯不良姿势,这也就造成了“腰突症”的多发,尤其是久坐人群。如果说人站立时腰椎间盘的受力是100%,那挺胸坐着时腰椎承受的重量就是140%,而保持过度前倾的姿势坐着,比如趴着写字时,腰椎受力就会达到200%。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尤其是学生族会早早“坐”出腰突症的主要原因。而老年患者大多是由于腰椎自然退化而引起病变,有些病人还会合并有其他腰椎疾病。
那么,平时该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腰椎?朱主任建议,首先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并在坐1小时候后起身活动10分钟。平时更要注意多锻炼腰背部的肌肉,可多做三个动作:俯卧抬头、俯卧抬腿、挺腹伸髋。
腰椎间盘突出
并不等于“腰突症”
检查报告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就是“腰突症”吗?其实不然,朱海波指出,腰椎间盘突出不等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改变为某一区域的纤维环部分或大部分破裂,腰椎间盘髓核变性突出。影像学表现为:椎间盘边缘某一位置山峰状的突起,一般在椎间盘后缘最多见。如有相应的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症状、体征,才能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应把无症状、体征的影像学突出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也不应笼统地将腰痛症状主观地与影像学突出联系起来。
另外,腰椎间盘膨出也不等于突出。一般在40岁后开始出现,年纪越大越明显,如无临床症状,也不需任何处理,除非合并有椎管骨性狭窄或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才会出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因此,朱海波提醒,切勿把间盘膨出当成突出进行治疗。
发作期不宜“暴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都参与到“暴走”的行列中来,“暴走”几乎成为全民性运动项目。然而,“暴走”却并不适合“腰突症”病患,反而会增加腰部压力,使病情加重。朱海波建议,腰突症患者病痛发作时,首先要做的是绝对卧床休息,最好是平躺,而不是盲目地运动。在发作期外,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定量的运动。
此外,不少上班族下班后去做个按摩已成为缓解身体压力的新方式。按摩对改善腰突症在临床上有没有科学依据呢?朱海波解释,按摩的确会对肌肉紧张、酸痛起到一定的缓解效果,但并不能本质上改善腰椎间盘的损伤。按摩师的技术经验也很重要,如果用力过猛易加重椎间盘突出的程度,甚至还可能造成瘫痪。还有一些腰背疼痛是骨质疏松症引起的,如果过度按摩容易发生骨折,按摩只能起到相对的辅助保健作用,一旦发现有腰背部、颈部不适,对于严重的腰部疼痛表现,应该首先到正规医院求医问诊,听从医生的建议。
■专家简介
朱海波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骨科主任
参编专著4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申请并完成上海市自然基金课题一项,参加二项上海市科委课题
擅长颈椎病的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颈椎管狭窄症的后路椎板减压、椎管成形术;枕颈部畸形的减压及融合术;颈椎肿瘤(包括椎管内肿瘤)的切除与稳定性重建;各类颈椎外伤的减压及稳定性重建(包括各类内固定术);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脊柱滑脱的手术复位、融合及内固定术;脊柱肿瘤切除及稳定性重建术;脊柱侧弯矫形术;脊柱结核及化脓性感染之病灶清除术和稳定性重建术;脊柱创伤的前、后入路减压术和固定术,脊柱微创手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