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沿海产业发展带
根据相关配套文件,未来长三角沿海地区的发展理念,是构建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沿海产业发展带,这符合上述两大指导性文件对长三角沿海地区发展的总体规划。
在此基础上,长三角沿海产业带将重点发展临港制造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海洋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同时还将加快江海联运建设,有序推进沿海产业向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主动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和高端产业转移。
在具体的产业分布上,将突出上海的核心带动作用,结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发展高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并力争在深海远洋装备等领域填补国内空白;依托整个长三角沿海地区,积极发展石化、重型装备等临港制造业,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能源、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服务业,改造提升海洋船舶、盐化工等传统产业。
此外,还将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大力整合海港资源,加快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物流业,打造全球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和国际港航物流中心。
优势主导产业群正在形成
目前,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上海、江苏、浙江等11个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44%。恒丰银行商业银行研究中心负责人吴琦表示,从空间战略布局来看,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区域,与东部沿海沿边经济带构成了我国“T”形发展格局。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工业走廊之一,长江经济带工业体系完备,中上游装备制造、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优势主导产业群正在形成,下游地区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电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优势明显。
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表示,“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产业层次搭配,相较东北等地区更为合理,劳动力较为充沛,水资源丰富,更贴近市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未来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产业升级将更加明显,并有望和沿海地区围绕新产业形成沿江产业集群。”
吴琦表示,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转移升级方面,需重点推进一些工作。一是打破行政区域限制,优化沿江各省市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环境,为区域要素的自由企业提供服务供给;二是根据沿江各省市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发挥上海的核心带动作用,提升中上游地区的产业发展层级和配套能力;三是探索区域联动发展、提升中上游地区的发展层级,使各区域平衡发展。同时加快打造长江上、中、下游三大城市群,建设沿江铁路网和公路网,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
侯云龙 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