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风物中的雕刻之美。被人称作“扬州八刻”的雕刻艺术便是其中的代表,或牙或玉,或竹或木,或砖或石……以刀代笔,深刻浅雕,将地域的风情与物语融入雕刻之美,令人无限遐思。
雕出精致白玉蝉
展厅一进门,在一个玻璃罩里,趴着一只知了。不过,这只背有点红的“知了”却是用玉雕刻而成,大小只有拇指大小,一左一右两刀,就勾勒出知了眼睛,挺写意。
“这只玉知了,可不简单,是西汉时期的。”博物馆讲解员说,它是扬州一座高级贵族墓里出土的。就刀工而言,是有名的“汉八刀工艺”。“八”是虚指,不一定就是刻了八刀,但线条简约大气,体现雄浑的汉风。玉知了为什么会出现在墓葬中?讲解员说,玉蝉是中国古代玉器中常见的器物,讲究“生以为佩,死以为含”,这样就可以达成“死后升天”的愿望。
珍品荟萃夺人眼球
此次展览中,还有一批特别有意思的木雕,它是中国古代五代十国时期南吴国寻阳公主杨氏(公元890年—927年)出土物品。
在人们印象中,“镇墓兽”看上去很凶很狰狞。但在博物馆看到的镇墓兽却很萌,长着一双大眼睛,咧着大嘴巴,看上去憨憨的;而盛装女俑广袖长袍,肩披长帛、款款及地衬裙下露出双足,两手拢于胸前,气质高雅;木雕蛇身双首俑,两端为人首,两颈相交后,人首对望。而对于蛇身双首俑,学术界普遍认为,人首蛇身交缠一起的形象,描绘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
屏风上雕出诗和画
雕刻绝对是个精细活。其中,清代的“郑小西微刻山水象牙插牌”,屏风上有远山、湖水,还有一轮月亮倒映在水中,画面的右上角,还有一排密密麻麻的小字,要拿着放大镜才能看。其实,微雕艺人们都是凭借自己的手力,以及对雕刻的感觉,雕刻出来。
据了解,本次展览共展出扬州博物馆馆藏78件(套)雕刻精品,在细腻的线条和立体的刀锋间,传递出“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委婉与风韵。
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