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松江区老年大学刚开学,第一批报名者中就有一个特殊的准学员,她就是刚退休的聋人孙爱梅。曾经从事财会工作的她因病致聋,再加上爱人去世、子女在外地工作,退休后的生活一度迷茫。就在这时,《松江报》上刊登的一则松江将开办老年大学的消息,让她眼前一亮。从小爱学习却因为家庭困难等原因无法升学深造的她,一直觉得十分遗憾。所以,她兴冲冲地拿着《松江报》,找到松江区老年大学报名学习。
来到老年大学,孙爱梅一口气报了很多课程,通过观察老师的讲课口型、动作、手势,再加上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来揣摩老师的讲课内容。通过同学们的笔记和笔谈辅导,她学习更加如鱼得水,心情大为好转。寒暑假,同学们相约聚会、旅游,老年大学不仅成了孙爱梅求学求知圆梦的学府,也是带给她快乐的大家庭。
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孙爱梅参加了不少比赛,意外收到了不少鼓励。她的散文、词歌、楹联常在《中国楹联报》《对联中国》《七彩夕阳》《上海聋人》《松江报》等书报杂志上发表,获得奖项40余项,书画、摄影作品还先后在老年大学、社区学校、残联、文化馆、书法协会、妇联、图书馆、岳阳街道、醉白池公园、博物馆等松江区内多个单位展出。她还被上海市聋人协会“读书会”吸收为会员,被上海市残联评为“读书积极分子”,一系列的收获让她的生活越来越忙,也格外满足。
通讯员 乔进礼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