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共有产权住房制度在探索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方面,又迈出一大步。但也有人对共有产权住房能否真正解决百姓安居问题存疑,认为要确保政策精准落地、精准实施,还应加大供应量,完善相关制度细节。
“共有产权住房是对原自住型商品房政策的进一步调整、优化、升级、规范,今后不论从建设品质、管理水平、供应规模上均会进一步提高。随着各地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的加强以及政策方面的收紧,如何保障部分困难群体的刚性住房需求,是摆在各地政府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而推出‘共有产权住房’政策,就是旨在抑制住房投资投机性需求,让住房制度更加公平合理;同时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特别是有利于加快形成符合地区特点的房地产市场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在帮助更多的人实现住有所居的同时,挤压房地产市场泡沫,让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
——新华社
“应该说,共有产权房是当年房改方案之后的又一重大创新,比别的创新都要好。廉租房是当年我们的房改方案提的,在这之后就没有什么革命性的创新了。但共有产权房是在产权制度上的一次创新,而这个创新使各方受益,没有失败者。”
——原房改课题组组长孟晓苏
“北京推出共有产权住房,对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住房制度,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支持中端购房,抑制投机,促进公平,具有重大意义。”
——北京市房协秘书长陈志
“北漂十多年,错过了自住房,错过了公租房,共有产权住房的低门槛让我感到离安居梦更近了!”
——网民“爱莉”
“共有产权有利于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减轻购房压力。部分产权的‘使用权’让渡给首次购房人,进一步降低了房屋出售价格,最大限度支持一线城市‘夹心层’住房需求,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
——网民“王彭师傅”
“一项政策要释放出潜在红利,还应该防止执行过程中被扭曲。作为住房制度改革的新一步,共有产权住房要让潜在红利发挥出来,让人民群众有真切的获得感,必须把公平和民生放在首位。”
——人民日报今发表评论,共有产权用地和相关政策制定需政府牵头,土地供应是关键问题,不能出现将土地挪作他用的情况;购买共有产权住房需资质审核,公开透明的办事程序不能少,切勿把一项民生工程、改革工程异化;对共有产权住房的处分需共有产权人一起决定,这就需要克服官僚主义等弊病,不能让办事者跑断腿而办不成事。
本栏编辑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