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7年08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顺风车中途抛客管理要补账
余 寒
  余 寒

  上海市民从虹桥火车站夜归,竟然被“顺风车”驾驶员抛在了高架上,最终幸亏民警帮助才脱险。这是8月12日凌晨,市民崔先生遭遇的一幕。

  崔先生预约的是“顺风车”,而非拼车,但上车后发现还有一人,因车费与司机争吵,于是才有了新闻中“中途抛客”的一幕。司机对滴滴方表示,同行人是其朋友,真假存疑,不排除是为了多挣钱而同时接了两单。至于“中途抛客”一说,司机辩解为崔先生主动下车,双方各执一词,不过这些并不影响违规的认定,高架上怎么可以上下车,所以交警部门已对车主依法传唤。

  按《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规定,打车软件不可在机场、码头和火车站区域使用,司机即将面临的,将是扣12分、罚200元的从严处理。罚200元或许车主不会在意,但扣12分,或将面临着再进交规学习班等一系列麻烦,车主怕要头疼一阵了。崔先生蒙受的心理损失,多少得到弥补。从另一方面看,这恰恰说明,滴滴这种互联网出行平台,因为信息的录入,为消费者维权提供了一定便利,试想,如果换成车辆信息和行踪无法追踪的黑车,后果可能更不可预测。

  滴滴上的实名注册,让司机作恶有所顾忌,这成为顺风车、拼车等安全性的一种来源。不过曝光的“中途抛客”,甚至杀害乘客等案例说明,它并不能阻绝危险。纠纷的发生,往往取决于风险成本与收益的比对。

  网约车新规出台后,很多城市对滴滴车主注册设置了硬件门槛,不少人抱怨打车更难。而从崔先生的遭遇来看,打车难在客观上的确制造了新的不平等,让司机更具主动权,乘客的打车体验变差了。新闻里提到,崔先生从约定的晚上10点40分等到凌晨,才等来顺风车,这个细节也恰恰佐证了,新的交易格局下作为消费者的乘客,其地位多么被动。另外,抛客的发生地点也不可忽视。

  崔先生甚至其他很多打车难的例子说明,出行市场上的规律,有时会超出政策的预设。供求关系决定服务水平和价格,这个经济学规律不会改变,职能部门对网约车收紧注册门槛,打破网约车管理混乱、提升出行安全性的同时,也得意识到,如果只做减法,可能会扭转本已平衡的供需格局,将滴滴车主推向制高点,进而导致服务水平的下降。

  不少人是因为乘出租车得不到舒适的体验,所以转向网约车。遗憾的是,“中途抛客”这类纠纷的发生,在减损人们对出行平台的信任,这一点,也给滴滴提了个醒,注册审核门槛不意味着万无一失,车主和乘客的不对等,离不开常态化的违规惩戒机制来平衡。无论如何,打车这种高频次的消费行为,纠纷的发生率不可低估,而提升用户出行体验,不管是滴滴,还是交通部门,在管理上需要弥补的欠账,显然还有太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1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汽车周刊
   第A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顺风车中途抛客管理要补账
都市“谍影”
停不下拜鬼的 日本何谈未来
“机”不可失
广告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顺风车中途抛客管理要补账 2017-08-16 2 2017年08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