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这只是美剧的谍影追踪,却不想已成生活的日常掠影——一家公司在雇员的皮肤下植入微型芯片。事实上,这个看起来像阴谋的尝试,却惹来了当事人的争相排队。
从这个八月开始,美国威斯康星州三方市场科技公司的雇员,可以选择在自己的拇指和食指指尖植入一枚米粒大小的芯片。一旦完成,任何涉及射频识别技术的内容,比如开启公司大楼的门禁,在食堂为餐品付款等等,都可以在挥手之间进行。相比之下,这比我们拿出手机扫一扫微信、支付宝支付,看上去更酷。
在该公司,芯片植入并非一个强制性项目,但开启一周以来,公司总部的80名员工已有50人自愿报名。此项目由三方市场科技公司与瑞典Biohax国际合作实施,据信将在美国开同类项目的先河。
从此,倒真的是血肉相依了。公司对外宣称芯片很安全,经过了“加密”。卡内基梅隆大学海因茨学院信息科技与公共政策教授奎斯蒂指出了自己和业界的担忧:“加密是一个很模糊的说法,其中也可能包含容易被入侵的东西。”另一个潜在的问题是,一项服务于某个目的的技术,未来很可能被发现同样作用于另一个目的。当初,人们不过是希望更便捷地开启门禁或进行支付,几年后,或发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追踪去洗手间和午休的时长。
更拉近些,以中国为假设,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极微创伤,无痛楚,无隐患,也不太耗费金钱,很多国人或许也是跃跃欲试的。科技这个东西,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除了促成生活的便捷,还有修饰个体心性的功能。安上芯片后,挥手之间,是派头,是腔调,是潮流。当年,在“水果”手机以光速席卷世界的黄金年代,终究是其型格魅力大于使用体验的。科技也要看“脸”,有了噱头便有了市场。但科技该以人为本,推动时代进步,若是装上芯片在开门和付钱时省下的时间全都用来刷手机了,那一点也不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