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音乐会再入馆参观展览,这在上海博物馆的展览历史上还是头一次。150组预约家庭无一缺席,使得家长和孩子们得到了音乐、文物、历史等各个方面的多重体验。
乐声中穿插文物讲解
来自上海音乐厅的表演乐队铜乐工坊,带来了铜管乐器组合,小号、大号、长号和圆号让孩子们体验了各式铜管乐器的高低声部。
和纯演奏音乐会的模式不同,上海博物馆的报告厅银幕上,投影了小朋友们熟悉的电影片段,这些电影和主题,多少会和大英百物展中的展陈文物有搭配。课程主持鲍文炜在乐章之间,穿插讲解文物的知识。
这次的音乐会打破传统的纯演奏音乐会模式,加入了更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等知识,让文物与音乐得到有趣、有料、有机的结合。伴随狮子王《生生不息》的开场音乐,孩子们被带去了广袤的非洲草原,在人类主宰这片荣耀大地之前,这里或许是动物的天堂。坦桑尼亚北部的奥杜威砍砸器起源于200万年前,人类起源于非洲,这件大英馆藏的最古老器物见证了人类祖先的智慧,这是人类眼中的“瑞士军刀”……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权力的游戏》《加勒比海盗》……这些著名影视中的名曲,述说着一个个波折跌宕的故事。
上博要覆盖所有年龄
为什么要办亲子音乐会?上博方面将为公众服务的目标制定为“全龄服务”,覆盖所有年龄层,设计、开发、运用好博物馆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手段,让博物馆教育发挥实效。“今年大英博物馆百物展给博物馆人很深的感触,我们看到家长们怀抱孩子,甚至推着手推车进入展厅。这样的人群比例上升显著,博物馆的服务需要更加深化。”
馆长杨志刚指出,博物馆要提升自己的服务能级,就必须走向跨界拓展,原有的博物馆的宣传、教育方式,不能完全满足观众的需求。这要求我们和艺术领域的其他部分结合,甚至跨出艺术领域。亲子音乐会是在原有亲子教育项目上进一步地淬炼,在大英百物展热度下,举办这么个音乐会。
据悉,亲子音乐会将是亲子平台演出的开始,今后演出系列将会结合诗歌、音乐、戏曲、讲演、舞蹈等更多形式,和上海博物馆的展览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合,产生化学反应,使博物馆从单线条的视觉感受变成鲜活、多维的、多元化的,触发新创意。
和音乐一样,大英博物馆百物展的每一件文物是故事和情感的传递者。文化的跨界与创新将成为未来上海博物馆的重要组成。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