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能亲子
决赛中,上海首家家长合唱团——浦东新区上海实验学校东校家长合唱团颇为抢眼。合唱给了他们更多与孩子心灵对话的机会。团队创始人米晓军介绍说,多年前香港一所姊妹学校来沪访问时,提出让香港家长合唱团与上海实验学校东校家长合唱团进行交流,这成了组建家长团最初动力。200人的家长合唱团稳定性很好。团员们聚在一起有讲不完的话题,最热衷的莫过于教育、亲子等话题。团队成员刘安的儿子曾性格内向,刘安说:“他看到我加入合唱团唱得那么开心后,也报名加入了学生合唱团,现在的个性开朗好多。”去年正逢家长合唱团五周年庆,家长们亲自撰写剧本,与孩子共同演出了一场音乐合唱剧《时间去哪儿》。刘安说,在台上和孩子一起放飞自我,在台下也与他们有了更多共同话题。
合唱助康复
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护工作者组成的镭音合唱团,建团以来为无数患者送上了“心灵按摩”。
据介绍,针对不少中晚期肿瘤患者低落的情绪,很多科室都成立了康复沙龙,镭音合唱团便是沙龙的常客。合唱团成员、妇科副主任医师黄啸表示:“我希望自己在病人眼中,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医生,而是能敞开心扉的朋友。”受合唱的启发,她在接诊时会特别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缓解就诊者的焦虑。
合唱促和谐
闵行区退休教师老舅妈合唱团还用音乐传递着和谐。老舅妈的名称来源于闵行“老舅妈”工作者协会——一个协调家庭矛盾、邻里纷争的组织,其中部分成员成了如今合唱团的成员。团长赵妙娟说:“60到80岁的团员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若是坐下来抱怨,每个人都可以说上三天三夜。但我们选择开心面对。”他们不只自己乐呵,还将快乐播撒到社区街道、养老院等,用音乐化解矛盾。为了让团队在决赛中展现最佳状态,不少队员主动让出上台名额,积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音乐的感化和团队的温暖使部分被“老舅妈”调解的对象也主动申请加入这支合唱团。 本报记者 肖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