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女排夺得银牌后剑指下届全运——~~~
上海女排夺得银牌后剑指下届全运——~~~
上海女排夺得银牌后剑指下届全运——~~~
     
2017年08月2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女排夺得银牌后剑指下届全运——
黑马故事 未完待续
陶邢莹
■ 上海女排登上领奖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 马蕴雯不言退 图 Osports
  “拿了冠军我们是29号回去,拿不了冠军也是29号回去。”王之腾赛前一晚所说的这句话言犹在耳,上海女排的天津之旅,在取得20年来全运会最好成绩之后,画上了句号。

  更衣室里,没有人落泪,大家欢笑、拥抱、自拍……银牌,犹如金牌一样沉甸甸。

  这支赛前并不被人看好、一路连胜强队杀入决赛的球队,在面对拥有多名国手的江苏女排时,毫不怯场,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和对手的尊重。这枚银牌,也是新的起点。

  背后的男人

  一枚,两枚,三枚……13枚亮闪闪的银牌,戴到了助理教练张立明的脖子上,姑娘们围着他,又唱又跳。这是谁想出来的点子?她们大声说,“没有人提出来,所有人都是自发的。”这,是七夕节送给恩师的最好礼物。

  张立明于2003年重返上海女排担任主教练,队伍当时已从五连冠的巅峰跌落谷底。张立明断然采取大换血。年仅16岁的张轶婵、卞雨倩,都是从他手中开始挑起大梁的。如今,年近60岁的张立明,就像是姑娘们的爸爸。

  马蕴雯还记得,过去的一年,自己意志消沉。“家中的变故,令我感到迷茫。我不知道该如何从低谷中走出来,更不知道该不该继续排球生涯。这时候,张指导每天开导我,最终我坚强地归来,携手队友站上了今天的领奖台。”马蕴雯的眼眶变得有些湿润,“无论训练还是生活,他就像是我的父亲,我对他无话不谈。”

  上赛季,王之腾接过教鞭成为主教练,张立明成为他背后的那个男人。“要不是张指导的提携,我不会在这一年里进步如此飞速。”35岁的王之腾说。“我是个新兵,甚至是菜鸟,对于女子排球运动员的训练规律、比赛规律,都处在一个摸索的过程。这次在全运村,我和张指导住一个套间,每天我们都在聊,这给我启发很大。在教练这条道路上,张指导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融洽的团队

  “这次全运会,我给自己打80分。”王之腾毫不犹豫地说,“还有20分,留给下届全运会。”

  比赛中,王之腾喜欢坐着,而不是像其他教练那样站在边上大喊大叫。“排球场地边很吵,如果我站在那里,必然不方便我和教练组之间的交流,所以我干脆就一直坐在教练席上,这样他们就能在第一时间给我建议。不要小看节约这一点点时间,这点时间很有可能改变整场比赛的走势。”小小的习惯,体现的是教练组战员间的默契合作。

  昨晚颁奖的20分钟里,上海女排从主教练王之腾那边开始,拍了N张表情各异的自拍照,他们就像是一群孩子,活泼,有朝气。打开王之腾的社交网站,除了训练照,晒得更多的是和队员们的合影、在海外拉练时的搞笑照片……

  王之腾告诉记者,自己在训练中,说一不二,但生活上,他就像是个大哥哥。“我比张磊只大3岁。老队员很不容易,为了给她们进行心理疏导,我必须俯下身来。”

  他的身边,还有男排时代的好兄弟何炯,“从年少起,我们就在一个队,他就像是我的兄长,我们在队里的时间比在各自家里的时间多得多。很庆幸有他在身边,我们共同成长。”

  这次全运会之旅,让王之腾感慨“太刺激”,“我第一次作为教练出战全运会,小组赛虽然打得不好,但一直在不断调整,全队团结一心拿下了四分之一决赛和半决赛。”

  奋进的老将

  很多人以为,这是32岁的张磊和31岁的马蕴雯最后一届全运会。但站上领奖台,她们却始终没有说出“退役”二字。“未来,一切皆有可能吧!”她们不约而同道。

  比赛中的张磊,干练的短发中扎了一根小辫儿,她总是微微笑着,鼓励着年轻的队友。“这支上海女排很有朝气,也有拼劲,甚至能让我回忆起2012年随国家队冲击伦敦奥运会资格时的情景,大家都能豁得出去。我很喜欢这种气质,在更多时候,我也会带领着年轻队员们更加豁出去。”

  而马蕴雯则是另一副女人味的扮相,精致的妆容、高高的马尾辫,朝气蓬勃。但谁又知道,这个全运会四朝元老,去年经历了人生最大的变故。

  当时马蕴雯膝伤未愈,妈妈突然身患白血病,为此,她为妈妈做了骨髓移植手术,但最终还是没能挽回妈妈的生命。”在排球这条道路上,妈妈一直都非常支持我,前两届全运会她都来加油。我也经常会想念她。如果妈妈在,一定会是喊加油喊得最响的。希望妈妈能满意我今天的这个成绩!”再提及妈妈,马蕴雯已是乐观向上的表情。

  因为骨髓移植手术,马蕴雯一度长了10公斤,重新回归上海女排,她凭借的是强大的意志力。“我可没说退役啊。我开了家淘宝服装店,现在的心愿是打球、生意两不误。”她笑着说。

  后记

  默契、乐观、不气馁……上海代表团的一枚银牌,展现的是荡气回肠的女排精神。王之腾的20分,留给了我们一丝悬念。接下来还有联赛、未来还有更多的全运会,上海女排的黑马故事,未完待续……

  记者 陶邢莹 (本报天津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59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09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9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26版:广告
   第A27版:新民旅游
   第A28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29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黑马故事 未完待续
上海男人的腔调
男人帮
新民晚报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A18黑马故事 未完待续 2017-08-29 2 2017年08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