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3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肥胖与减肥
杨秉辉
  杨秉辉

  原始人茹毛饮血,饥寒交迫,能活下来就算幸运了,估计那时大约没有胖子。后来神农氏教人耕种,逐步进入农耕社会,慢慢地食而有余了,社会开始有了分工,有人种田、有人做工、有人做官当老爷了。种田、做工的不免辛苦,做官当老爷的自然轻松些。不过那时既无肥田粉、更无转基因,能吃的东西终究有限,种田、做工的分到吃的少些,做官当老爷的难免多吃多占些。日子一久,看出点区别来了,辛辛苦苦的人瘦,无需辛劳的人胖。其时的人既不知剥削二字,又不懂“剩余价值”学术,只是羡慕那些肥头胖脑的人有福气。久而久之甚至影响到人们的审美观念,虽说有过“楚王好细腰”的插曲,但“以胖为美”终究是食物不够丰富时期的产物。

  到了近代,科技进步、生产发展,食品丰富起来,而无论生产劳动或是日常生活、体力的消耗却又明显地减少了,于是许多的人都“发福”起来,变得一副福相了。

  不过,现代医学进步,却发现这肥胖竟是许多慢性疾病的祸根。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在内的代谢综合征。甚至,一些癌症如结肠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等的发病亦皆与肥胖有关。

  在肥胖的人士中,尤其一些大腹便便的所谓“腹型肥胖”的人,尤需多加注意。据研究,腹部的脂肪更具有“生物活性”,比如最容易导致胰岛素抵抗、引发糖尿病,进而发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所以不但应该关注体重,也要关注体型。

  不过究竟多肥需要减肥?学术界似乎尚无明确的说法。除了越胖越应减肥外、还需视其发生糖尿病或高血压的风险,如已是“空腹血糖受损”(即糖尿病前期)或高血压前期状态者自应考虑减肥。年龄亦是应考虑因素之一,减肥的目的即是预防慢性病的发生,那么原则上越是年轻的肥胖者越应考虑减肥,老年人提倡适当活动,减肥可不强调,高龄老人自无需减肥。

  减肥一事如今甚为风行。但实际上合乎生理并确实有效的方法不外有二:一是控制饮食,切实减少脂肪与淀粉类食物的摄入量。二是增加运动,将体内的脂肪转化为供应运动所需的能量。

  然而,欲达此目的必需要有相当的毅力才行。所以一些肥胖人士往往寄希望于减肥药,不过需知“是药三分毒”包括中药亦是如此。还有些民间的减肥之法,多数打着“古法”的旗号,其实我国古代既无减肥之需、亦必无减肥之法。

  重度肥胖者通过节食、运动改善无多的,尤其已并发糖尿病者或可考虑手术治疗,此类“代谢手术”国内外医学界已积累相当经验,安全有效。一般肥胖者之减肥,还是应从节食、运动入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必能迏一定之效果。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连载
   第A26版:阅读
   第A27版:好吃周刊
   第A28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A29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A30版:美食地图·广告/好吃周刊
   第A31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32版:医技/新民健康
在金华的智者寺
无用而美好
顶住疾风的汉子
沉静
肥胖与减肥
公园茶座(油画)
泪光里的二等奖
新民晚报夜光杯A23肥胖与减肥 2017-08-31 2 2017年08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