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9月0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殊荣”的背后
赵进一
  赵进一

  当我看到《十日谈征文小启》时,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箱底里翻出公安部颁发给我的那本绿色封皮的“获奖证书”。证书内页上印着32个大字:

  赵进一同志:

  你的作品《警界督察》荣获第三届金盾文化工程“金盾新闻奖”一等奖。

  落款是一颗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字样的鲜红大印。

  薄薄一纸奖状,把我的思路带回到20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那时,我还在市公安局政治部从事公安对外宣传工作。

  1997年9月8日清晨,本市62名首批警务督察队员在外滩陈毅广场宣誓上岗。这是上海公安机关为了健全自身监督机制而建立起来的第一支“警察管警察”的队伍——“上海市公安局警务督察队”。

  作为公安宣传干部,我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好题材。1998年9月,在“警务督察队”成立一周年之际,我多次深入该队采访,有时还“随警作战”,与督察队员一起走上街头,深入社区和各警种,在现场亲历督察行动,从中了解到“警务督察队”工作中许多动人的故事。接着,我一气呵成,撰写了以此为题材的8000余字的长篇通讯《督察风云录》,经市局领导批准,把稿子发至《新民晚报》。没想到,稿子发过去没几天,编辑部就将其改编为章回体,分十个板块,在报纸上连载出来。

  按理,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自己的作品能尽快发表出来。但因它内容的特殊性——文章在歌颂“警务督察队”的同时,难免要暴露出公安队伍内部的一些不正之风,尽管发稿是经过领导批准的,但心中难免有所隐忧:当时《新民晚报》发行量高达160多万份,而且发表的形式又是如此“抢眼”,我生怕会被别有用心之人钻了空子。

  果然,文章见报的第一天,就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此后每天下午两三点钟,市区各报摊门前就排起了长龙,市民们争相购买当天的《新民晚报》,盛况空前。见此情景,我的心头不由撞起了小鹿,时刻担心着“意外”的发生……

  让我始料不及的是,连载刊出首日,编辑部就配发了短评《鼎力促进申城公安队伍廉政建设:警务督察队明察秋毫铁面无私》,第二天又配发短评《为“督察”叫好》。9月23日,连载结束,24日编辑部刊发“来信综述”:眉题是连载《督察风云录》成为热点新闻,上海公安机关抓队伍建设真是动真格的!广大读者为之击节赞许,大标题是《有胆有识树形象》,该文刊登了时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许德明,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委副主任、市纠风办主任沈红光读了连载后热情洋溢的感言;还摘登了市民群众的来信,他们盛赞“公安机关纠正不正之风动了真格,从严治警抓到了实处……”有关领导在有关报告上称赞“这件工作是做得成功的”,并由此总结出三条有关公安宣传工作的经验。至此,我心中的石头才落了地。有关部门给了我重奖:荣立三等功一次;授予“优秀公务员”称号及“特殊贡献奖”;评为年度“市局廉洁为民先进个人”;《新民晚报》社也发给我“特殊贡献奖”奖金1000元……

  一篇文章获如此殊荣,是我万万没有料到的。其实,细想起来也是很正常的:要知道,“殊荣”背后是期望。

  十日谈

  奖状的故事

  替补上场却改变了人生,明请看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专栏/评论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09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话题
   第A12版:影视/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家庭理财/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际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不断地知道,不停地升级
孙中山当年在南洋中学演讲劝剪辫
石绘
哈尔滨风情
“殊荣”的背后
请君为我倾耳听
新民晚报夜光杯A13“殊荣”的背后 2017-09-02 2 2017年09月0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