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不少村民开始购买理财产品,但听人家夸得花好稻好,如果盲目选择,容易上当受骗。”上海锦维律师事务所律师沈军担任护塘村法律顾问,他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设计法制讲座主题,“我是金山本地人,从小在农村长大,父亲长期在村委会工作,所以熟悉农村生活,也了解村民困难。”
75岁的老党员朱端芳家,则成为村民商议、律师释疑的“据点”。作为漕泾镇“聚心堂”党建服务点之一,漕泾司法所在此设立法律服务点,发放法律服务手册,绘制民事诉讼漫画,吸引不少村民前来咨询,被村民唤作“开在屋里厢的法援中心”。
今年80岁的朱阿婆,育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去年初因高压走廊建设,所在村民小组全部搬迁,子女因母亲的安置补偿反目成仇,无家可归的老人甚至将被褥搬到了村委会。沈军和护塘村人民调解员结合本地风俗习惯,一边劝导老人不要怄气加深矛盾,一边走访子女协商共同负起赡养义务,最终化解了这场由拆迁而引起的赡养纠纷。
“法律顾问随叫随到,村民享受法律服务更为便捷,依法维权能力不断提升。”护塘村党总支书记沈银欢说。
“最近,部分村民动迁离开,留下不少流浪狗,有伤人安全隐患,如果出了事谁来负责?”“从小区花坛到绿化带,都被居民用来种菜怎么办?”针对农村常见治理难题,驻村律师还协助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使其能够既保障规范管理,又符合法律法规。护塘村就有12条村民公约和16条自治章程,涉及违法搭建、毁绿种菜、不文明养犬等,形成了具备约束效力的治村“小法律”。
“五违四必”整治、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剩余房票处置,面对这些“硬骨头”,不少村居主动邀请法律顾问参与协调,确保各类问题在法律框架内妥善解决。去年冬季,低温造成石化地区的老旧小区水管爆裂,引发大量投诉。村居法律顾问及时介入,就责任认定、处置方法提供建议,并加强普法解释,引导权益救济,使得20余起投诉迅速平息。
漕泾镇50个村(居)“聚心堂”法律服务点,吕巷镇107个“巷邻坊”学法用法宣传点,全区700余家基层党建服务点配送《农民以案释法》……在金山区11个街镇(工业区),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全面施行。据统计,自2015年初至今,村(居)法律顾问共解答村民法律咨询2320起,开展法治讲座165场,参与调解矛盾纠纷373起,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61件,起草各类法律文书79份,有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本报记者 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