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9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适度饥饿可养生
隽秀
  文/隽秀

  根据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研究,在人类的长寿因素中,不可少的一个要素,就是适度饥饿。饥饿,是一种养生法。现代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感到饿意后,只要一个小时后不进食,之后身体就会出现一种叫“长寿基因”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强大的修复功能,对身体益处颇多。在后续的跟踪中,适度饥饿的那组人,比餐餐饱食的人,平均寿命和健康指数都要高出很多。

  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肝脏病、瘫痪、老年痴呆等疾病,都与饮食无节制有密切关系。在《黄帝内经》的“上古天真论”中,告诫世人要获得健康长寿,必须做到“食饮有节”;在“内经”全书中已有详细的说明,五味过度损五脏,易耗散维持生命的元气。道家的养生之法中,经常提到的一点,就是“辟谷”。不食谷物,对芸芸众生来说,太过虚无缥缈,也不可行。但由此可见的是,少吃一点,吃到七分饱就可以了,确实是身体健康的前提之一。

  适当用好饥饿疗法,可以让身体的器官得到休息。病从口入,很多时候,疾病的发生不是因为吃得不够,反倒是因为吃得太多。在不少古人的医书中,都将暴饮暴食、大鱼大肉称为“烂肠之食”。顾名思义,吃多了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就是人们常说的“祸从口入”。每个人都想自己健康长寿,就需要遵循古训,做到“食饮有节”,五味清淡可养五脏,幸福就从口入了。  

  富养精神,穷养身体,这是现代人养生的不二法门。多看些有营养的书,比如佛学典籍、道家著作、儒学经典等。这些都有益于我们修心养性,让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少吃点荤菜烟酒,养成清淡的饮食习惯,才能保持全身经络通畅,气血活络,组织器官功能旺盛。有一个健康的好身体,从而实现长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金砖国家厦门峰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读者之声
   第A07版:家装专版
   第A08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09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视界
   第A12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3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4版:人物/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聚焦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2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A2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康健园
   第A28版:健康养身/康健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献血状元邱志清:爱心无价多康乐
初秋养生清补为主
适度饥饿可养生
营养可口肉皮冻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长命百岁A31适度饥饿可养生 2017-09-03 2 2017年09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