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京剧名家汇聚一堂商讨武戏传承
~~~京剧名家汇聚一堂商讨武戏传承
~~~京剧名家汇聚一堂商讨武戏传承
     
2017年09月0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得出去 收得回来
京剧名家汇聚一堂商讨武戏传承
赵玥
■ 《挑华车》中奚中路饰演高宠
■《挑华车》中张幼麟饰演高宠
  京剧名家孙毓敏曾说过:“京剧的衰落是从武戏开始的。”可见武戏在京剧表演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京剧市场滑坡,武戏人才缺失,许多优秀的武戏已濒于失传或鲜少在京剧舞台上呈现。为了进一步促进京剧武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9月3日上午,来自全国各地的京剧武戏专家齐聚上海京剧院,围绕京剧武戏的人才培养和武戏振兴进行了专题研讨。

  京剧好势头需保持

  今年5月,第八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南京举办,共有5场22出京剧武戏剧目参加了展演,成为京剧节的一大亮点。8月30日至9月2日,上海京剧院策划推出的新一届“京武会”武戏演出亮相逸夫舞台,武生名家张幼麟、奚中路领衔献演,来自京津沪等全国各地的近30位武戏精英汇聚一堂,南北武将强强联手,4天推出了12出精彩纷呈的武戏。

  京剧艺术节和京武会的演出叫好又叫座,这样难得的演出机会让不少武生和武戏专家感到十分兴奋,而让这样的演出保持常态化,也成为从业者的一大诉求。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坦言,武戏的演出机会太少了,武戏在京剧演出中的占比,需要制度来约束。尚派传人张艳玲也说,年轻的武生们需要更多的平台,多举办一些京剧赛事对他们来说会是一种促进和激励。

  鼓励武生多跨界

  北京京剧院武生名家杨少春在会上表示,随着一些武生艺术家步入老年,40-50岁这个年龄段的武戏演员出现了断层。有些武生觉得出头无望就转行做了老师或从事京剧研究工作,可发展的职业选择相当有限,难以体面地转行让不少武生进退两难。上海戏校原副校长田恩荣对此直言不讳:“有作为才有地位。”单跃进以京剧老生王佩瑜为例,鼓励武戏演员们可以多多尝试跨界,但不要为了跨界而跨界,跨出去了,还要回得来,武戏的本不能忘。

  武生的工作强度相当大,对体能的要求极高,在戏校时老师会监督练功,但进入院团之后很多武生却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田恩荣说,这次的京武会上,他看到很多上海戏校04届的学生,还有少数95届的学生,他们依旧活跃在舞台上,但很多人已经发福,还有一些人受伤没能参加演出。想要在院团中尽可能长地延续武生的艺术生命,需要院团和武生的共同努力。

  武戏传承靠新招

  上个世纪的上海是京剧武戏的重镇,不少武生名家都回忆起当年在上海学习、演出的经历,家家戏院都在上演着精彩的武戏,让国家一级演员严庆谷直呼“哈结棍”。盖派传人张善麟回忆说:“以前别人想学戏都是偷着学,所谓’江湖一点绝,莫对别人说’,现在条件好太多了,全是开班讲学,毫无保留。”

  武戏的培训课程不少,但教师资质也成了新问题。由于一些武戏名家年事已高或者已经转行,严庆谷笑称目前的教学是“师哥教师弟,越学越不济”。在严庆谷看来,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必须有10年以上的舞台经验和接受2年的教师技能培训。而张艳玲建议,可以适当改变口口相传的授课模式,将一些老艺术家的经验心得录制下来,用多媒体的方式来授课。见习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金砖国家厦门峰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金砖国家厦门峰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金砖国家厦门峰会特别报道
   第A05版:阅读上海100胜65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0版:科创上海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第13届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养生/新民健康
跨得出去 收得回来
“戏校 学馆”双轨很有必要
以笔作刀枪 毅然“上战场”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5跨得出去 收得回来 2017-09-04 2 2017年09月0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