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至19世纪,中国商人将内地制作的茶砖运到蒙古高原的买卖城,再通过与俄国商人的互市销往欧洲腹地。而具体到福建安溪茶叶,在清代的大部分岁月里,有80%经厦门运销东南亚,部分由海路转运到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欧洲茶叶供应中心,进而销往欧洲各地。今天,作为泉州文化的重要代表,安溪铁观音再次扬帆出海,形成以日本、东南亚为主,俄罗斯、欧美为辅的外销市场,产品销往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
饮茶在厦门是很普遍的生活习俗。虽然厦门本地不种茶,但得益于身处产茶大省福建,且自身又具有出海优势,明末清初以来,厦门就成为中国第一个输出茶叶的港口。俄罗斯学者伊万·索科洛夫编著的《俄罗斯的中国茶时代》中写道:“在经海路(往俄罗斯)运送茶叶的港口中,永远会有如下几个名字:厦门港、广州港、营口港。”
作为我国茶类中最精湛、最独特的制茶技艺之一,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有着数百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两天,德峰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辉荣在朋友圈展示最多的,就是铁观音走进金砖峰会的情景,“近年来,主打绿色、健康的铁观音生态茶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发展生态茶、有机茶产业已成为安溪铁观音的一道靓丽风景,守住绿水青山,就能引来‘金山银山’,对我们茶农来说,这点感触最深了”。
在今年的金砖峰会上,以铁观音等为代表的中国茶已经和咖啡一起成为不少嘉宾和记者休息时的选择。对于不少安溪铁观音的茶农来说,希望能够借此东风,踏出一条向世界传播铁观音、复兴中国茶文化的“新茶路”。
特派记者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