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绵 猜忌
两个同样杰出的艺术灵魂之相遇,未必是幸事!罗丹和情人卡米耶·克洛岱尔的爱情传奇,就很好地解释了这句话。“心理芭蕾”的开创者,舞团艺术总监、《罗丹》编舞鲍里斯·艾夫曼十分擅长以舞蹈解读和描摹人物心理,他以罗丹和卡米耶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在剧中将两人的既爱又恨的情感纠葛、对彼此艺术才华的倾慕和嫉妒,以及亲密伴侣之间的缠绵和猜忌刻画得淋漓尽致。
奥列格·加比谢夫饰演的罗丹,才华横溢却又霸气自私,他为卡米耶的美貌和才气所吸引,却又不能交付给予平等的尊重和欣赏。他极具占有性和控制欲的爱,几次强行褪去卡米耶象征着艺术家的外衣,试图将其“捏”成手中完美的雕塑。而卡米耶的痛苦,正在于她无法忍受罗丹的爱,成为她追逐艺术道路上的障碍。
悲伤 疯狂
曾有一度,卡米耶也尝试妥协,为爱牺牲,变成人偶,任其摆布。新年夜那场群舞让人印象深刻,当倒计时的钟声撞响,狂欢着的人们映衬着自斟自饮的卡米耶,让人心酸。虽然两人也有短暂的复合,可罗丹最终还是回到了妻子萝丝·贝莉的身边。灼灼燃烧着的艺术灵魂自然再不能被湮灭,愤怒和悲伤让卡米耶疯狂地投入雕塑创作中。
然而,女艺术家在那个时代就是异类,卡米耶的作品又怎可能被社会评论界认可和接纳?唯有罗丹,看见了她的价值和非凡才华。可卡米耶再也不愿活在罗丹的光芒里,她亲手砸毁了创作的大部分雕塑,跌入疯狂的黑暗里。
舞剧中,当饰演卡米耶的柳博芙·安德亚娃攀爬到铁网的顶端向天空张开双手,而身后十二个“疯子”紧紧追赶着最终抓住她脚踝的那一刹,整个舞台定格在如雕塑般的场景中,卡米耶无边的痛苦透过她伸向天空的每一根手指弥漫开来,让人感受到女雕塑家陷入癫狂的最后一刻的绝望。最终,“天鹅之死”熟悉而悲伤的乐曲响起,卡米耶被疯子拖入地狱后,只有罗丹孤独敲打着石块。
全剧让人印象深刻的画面大多是定格,罗丹著名雕塑《思想者》《吻》《青铜时代》《地狱之门》都在舞剧中有所体现。让人拍案叫绝的是,舞者的精彩演绎,让流线型的舞蹈在情感迸发到极致的那一刻被凝固在静止的画面,就仿佛人们看罗丹情感丰富的雕塑中感受到的那种呼之欲出。正如在投入表演前,对罗丹雕塑观察揣摩分析研究许久的加比谢夫说的:“谁说雕塑都是静止的?我分明在罗丹的雕塑作品中看到了如同舞蹈般美妙的动感。” 本报记者 朱渊
记者手记
艾夫曼的门槛
被公认是俄罗斯颜值最高的芭蕾舞团,“艾夫曼”门槛究竟有多高?在主演见面会上,柳博芙·安德亚娃深有感触地说:“‘艾夫曼’舞团确实难考,身高、颜值、演技、感悟力缺一不可。1米75的我曾一度很‘自卑’,因为是团里最矮的演员,感觉拖了后腿。还好,现在来了个1米72的新同事,我终于不是最矮的那一个了。”
柳博芙有着优美的肌肉曲线和堪比明星的“盛世美颜”,虽然进团没几年,但她凭借出色的表现迅速拿下《罗丹》中女主角卡米耶一角。回顾考团时层层关卡,她直言:“身高、颜值、大长腿,那是最基本的,但对主攻‘心理芭蕾’的艾夫曼而言,他选角色更看重的还是对人物的演绎,和对情感的表现力。”
舞团资深独舞演员玛丽亚·阿巴绍娃亦“补刀”:“若在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上不够标准,初试就会被刷,这毫无疑问。艾夫曼最看重的就是心理外化的能力。”而她也傲娇表示:“正是因为舞团极度严苛的选择标准,让我们的舞者拥有比其他舞团更高的起点。可以说,在我们舞团历练过的舞者,去到俄罗斯任何一个舞团,都有担当独舞演员的资格。”
当这些和艾夫曼朝夕相处的舞者,被问及生活中的编舞大师是怎样的?现场一度陷入沉默。能感受到舞者对艾夫曼的尊重和敬畏,不愿轻易评价以免造次。最终是奥列格·加比谢夫打破僵局:“他是个很随和的人,但要求也很高。他和我们的交流几乎都围绕工作,很少涉及私人生活。我们都很爱他!”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