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千百年来传诵着无数赏月、咏月、拜月、问月的诗篇,形成了独特的中秋文化。上海京剧院自2013年中秋起推出的京剧音乐剧场《月光下的行走》以京剧的形式吟唱诗词,把京剧的美、诗词的美和中秋文化融为一体,已成为了剧院每年中秋佳节的经典品牌演出。
此次欧洲行是《月光下的行走》首次跨出国门。10月3日至6日之间,由史依弘、安平、王珮瑜、胡璇等名角新秀组成的演出团队将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演出两场,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和巴黎十三区政府中心各演一场,演出曲目包括李白的《古朗月行》、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孟郊的《游子吟》等与中秋、乡愁、亲情等有关的古典诗词。
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告诉记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京剧也有很多走出国门的演出,但那时去演出的几乎都是技巧性强的戏,比如京剧的《三岔口》《秋江》以及猴戏等。但这些年,越来多越的剧种带着自己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走出国门,向外国观众更完整地展现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