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公公的教育方法
公公教导我们做事要考虑到别人,要为他人着想。比如说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玩好了玩具自己收拾干净,从哪只抽屉里拿的,用毕后仍放回哪只抽屉里,不要随便乱放。公公说物归原处既方便别人,也有利于自己,一是为安全起见;二是每次要用时都可在固定的地方找到,不必花额外的时间去找;三是保持家里整洁,免得家里的阿姨老跟在我们后面收拾。公公还说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习惯成自然,养成了不良的习惯等长大后就不容易改变了。南颖从公公那里学到的好习惯,还包括递给人剪刀必须递把手的那一头,开门进出如有人跟在后面要把着门等他们,不能让门关上,以免不小心伤害身后的人。公公还关照我们,书包呀,书呀,以及购物回家后大包小包不要往地上一扔,或放在走道上,成为“拦路狗”,因为别人一不小心就容易绊倒摔跤。这些虽然都是小事,加起来就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以及家庭教养。
公公的教育是随意的,也是根据情境出发的,有时见缝插针,让我们从玩耍中学习, 从实践中认识新鲜事物,让知识点点滴滴地渗入到我们的脑海中。这样的教育,类似西方的蒙特梭利(Montessori)教育方法,表面上看似乎公公只是在和孙女玩,可实际上他是给孙女开阔眼界,创造好多不同的条件和环境来丰富孙女的知识面。我们家那时养花草和盆栽果树,家里有含羞草、金桔和兰花等。南颖对含羞草十分感兴趣,觉得碰一下叶子就缩起来了,特别有趣。公公见南颖对花草感兴趣,便告诉南颖关于植物的知识,比如金桔树,公公说它不仅美观,而且可以食用,金桔中的维他命C很丰富,可预防感冒,也可帮助开胃。记得公公第一次给南颖吃金桔时,南颖想象中水果一般总是甜的,大口咬下去,结果把南颖酸得不行,还略带点苦涩。公公教南颖一次咬一小口,放在嘴里慢慢品尝,先酸后甜,味道甘甜清香,后来南颖就爱上了金桔。春节时期,大家都会买金桔来图个吉利,它有发财和吉祥如意之象征,所以每年过年我们家里总会有公公的朋友从南方带来的金桔。南颖的一些关于植物名称、作用和用途的启蒙知识,都是那时候公公教的。现在南颖家有两盆金桔及一盆含羞草,睹物思人,每次看到金桔,南颖不由得想起当年与公公在一起品尝的欢乐时光。
南颖的音乐启蒙歌曲是《送别》,从小听着它长大。大人用此曲作为南颖的催眠曲,歌词和旋律都非常优美,南颖十分喜爱这首歌曲,据爸爸妈妈告诉南颖,南颖才一岁九个月就会说 “古道边”了。长大后,南颖才知道这首歌的词系公公的老师李叔同先生所作。犹记得公公对南颖唱《送别》时,时常若有所思,有时甚至热泪盈眶。这是一首告别时唱的歌曲,公公当时一定是边唱边想起了已离去的老师和挚友的往事。每当南颖听到这首歌曲,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这样一个场景:被绿色包围着的古亭,边上有一条小径通往无尽的远方,幽静的景色包括花草、垂柳、夕阳,以及徐徐吹拂的晚风,隐约能听到遥远的笛声。长亭中主人感情真挚、依依不舍地送别友人或亲人,此景意境深邃……
公公热爱大自然中各种动物,也培养了南颖对动物的兴趣。除了猫以外,公公还陪南颖养过蚕宝宝、蝌蚪、金鱼、兔子、小白鼠、鹦鹉等等。记得爷孙俩一起去花鸟市场买来了小蝌蚪,在公公的指导下,南颖将小蝌蚪放在一个玻璃缸里,然后每天观察着,还常常迫不及待地将手伸入玻璃缸去抓小蝌蚪玩,公公叫南颖耐心等待,别去打扰蝌蚪。一天又一天地过去了,小蝌蚪先是变大,渐渐地颜色也从黑色变到灰咖啡色,接下去先长出了小小的后肢,然后又渐渐地长出了前肢,尾巴也逐渐缩短了,身体部位似比以前大了。蝌蚪的整个外形起了变化,不再是长得如鱼一样,它们变成了幼小的青蛙。蝌蚪变成青蛙后,公公说应该放生到野外去,让它们回到大自然中去找它们的家,于是南颖和公公一起去附近的襄阳公园将小青蛙放到了湖水里。就这样,公公在有意无意之间给南颖上了一堂生动的生物课,让南颖自己动手,了解和学习蝌蚪变成青蛙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