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人:刘女士
大半年前,我为女儿申请制作假肢,可没想到,订好的假肢始终杳无音讯。最近一段时间,女儿的出行成了大难题。
去调查
刘女士告诉记者, 2008年,女儿不幸出了场车祸,右膝以下部位截肢。这些年来,一直靠穿戴假肢维持行走。由于时间较长,肌肉开始出现萎缩,假肢尺寸逐渐不匹配,到了该更换的时候。“现在,我女儿每天要套5、6双袜子,才能穿上假肢,既麻烦,也很痛苦。”今年2月,刘女士看见有相关政策,可向残联申请制作假肢。于是,她前往普陀区残联,并填写了三联申请单后,马上赶到上海假肢厂递交了相关材料。“当时,假肢厂的态度也很好,跟我说一个礼拜就能拿到材料,马上就可以把假肢做好。”
让刘女士没想到的是,大半年过去了,订制的假肢依旧无踪无影。她数次致电假肢厂,却每次都被告知“材料还没下来,没办法制作”。
上海假肢厂制作部吕经理告诉记者,假肢厂只是装配单位,如没有原材料,无法开工制作。按正常流程,申请人向假肢厂递交材料后,厂方会在第一时间转交给假肢零部件供应商奥托博克有限公司,公司将制作假肢所需的材料发至厂方后,才能组装、制作。
“当时,我把刘女士递交的材料拍照传了过去,但一直没有回音。”吕经理说,他也催促过多次,对方却始终没个准信。
有结果
记者致电奥托博克(上海)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员查询后表示,原来,之前负责这一项目的同事已于6月份离职。离职前,部分5月份的订单因为疏忽,没有下单。工作人员连连致歉,并表示已将材料发至假肢厂。
吕经理也确认,上周五,假肢的材料已悉数到齐,周末已经加班把假肢赶制完成。目前,已联系刘女士的女儿抽空到厂里来“试模”。“如果试下来尺寸没问题的话,当场就能穿走了。” 本报记者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