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9月1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通跳面
翁俊安
  文 / 翁俊安

  “吓煞人的碗,淹煞人的汤,馋煞人的面”。这是美食家吃过南通跳面后的感受。

  跳面看上去与切面一般,没有多大区别,有的小吃店称之为曹顶面或曹公面,本似切面为何叫跳面?其来历与明嘉靖年间抗倭英雄曹顶有关。嘉靖三十二年,沿海地区倭寇为患,曹顶应募御倭。一次有倭寇三千进犯通州(今南通),曹顶率领五百水兵与倭激战二十余日,冲锋陷阵斩倭首几百余级,凯旋后,朝廷论功行赏,曹顶不受,解甲回乡于通州城南往狼山之路旁,开了个面食店,以经营面食为生。

  当时狼山广教寺香火鼎盛,四方香客云集,加上曹顶做的面条口感滑爽不粘牙,柔韧有弹性,汤厚面又多,价格实惠,因此,面店生意极为兴隆。曹顶起早歇晚,双手和面擀面,忙得精疲力尽仍供不应求。一次,曹顶看到一村民铡草喂牛,这事启发了他,他想出一个妙法:在特制的矮桌上,系上一根牢固麻绳扣,擀面杖绑牢在绳扣里,这样,举手轻轻揉面,随着麻绳晃动的惯力,身体随之边揉边跳,擀面速度大大加快。由于面团经重力压制,面也筋骨多了,做成的面条极为韧性,条条不断,吃起来更有嚼劲;一远方香客吃得啧啧称好,见曹顶边揉边跳,灵机一动,说给这面起个名,就叫跳面吧。于是,“跳面”流传于整个通州城至今。

  在南通街头食档面馆里,跳面有汤煮、油炒、烩卤、干拌等烹法,底汤且是由猪骨汤、鸡汤、虾皮、文蛤等多种上好材料文火熬制而成;面条分量一般在三两左右,大碗、汤厚、面、味香,往往让食客吃完后感觉意犹未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0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A25版:新民健康/养生
   第A26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7版:好吃周刊
   第A28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A29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A30版:美食地图·广告/好吃周刊
   第A31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广告
   第A32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禽类的最佳冰藏温度
秋日里,吃些白萝卜
西北发菜
鲜蔬茭多种烧法
南通跳面
新民晚报我家厨房/好吃周刊A28南通跳面 2017-09-14 2 2017年09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