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早老酒是乡镇的一个符号。朋友这么说,我没有理由反对。相反,他还加了一句:现在,郊区镇上喝早茶的老虎灶都消失了,这更让我在心里默认了他的观点。一个人的倾向性很重要,随后,潜意识里,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这方面的信息。也许,他善饮、好饮,所以能在老街丛中发现散落其间的酒肆。但是,我是偶尔高兴了喝一点、多了视酒为祸的人,对于还保存着吃早老酒的地方,也有一种向往。因此,还未走进南翔老街,我就记住了西复兴酒店。
从民主街进,到生产街口,就是八字桥之一的太平桥。太平桥与东堍吉利桥、西堍隆兴桥,从南望去状如八字而名之。顺阶而下往前走,就看见了西复兴百年老店。应该说,酒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大符号。开设于清光绪年间的原名复兴酒菜馆,后来从大德寺桥迁来,改为今名。朋友章先生说,前不久,读大学时的上外同学从湖南长沙过来,夜宿南翔,第二天清晨喝早酒,老同学赞不绝口,认为这种氛围和情调太难得了。想想也是,从古到今,南翔古镇上的商贾文人乃至贩夫走卒,雅聚甚好,歇脚也可,烫一壶酒,要一盆羊肉,那是何等惬意的事?!上海郊区,本来就有早起吃羊肉喝烧酒的习俗。除此之外,南翔饭店和宝康酒店,也是类似老店,它们没有豪华的装修,就是乡镇酒家的格式。
南翔小笼是地域性标志符号,其中日华轩又是发源地,最早的百年老店。因为装修,原来挂在店里的老照片都撤了,朋友一问,竟然回答放仓库去了。现在,墙上没有老照片,游人不知,还以为是一家普通的饮食店。他还说,老街都好,就是这一点不足、可惜了。
老街可看秀色可餐,最终两肩荷口都要到饭店画上句号。我们吃完饭,踱出门外,拜谒南翔双塔,虽经修复,古韵犹在,特别是气场宛然。这座上海最老的砖塔,由苏局仙老人107岁时题字。更可稀罕的是,两口梁朝古井的发现和保护,成为一千五百年南翔古镇的实物见证。南翔老街之美,“前人之述备矣”,就此打住。
回过头来,还是说说我的朋友章先生,去年3月搬来此地还在市区上班,每天从南翔骑自行车到东方网去。有闲暇,便在古镇和老街到处走,职业使然,他几乎每日发送南翔古镇和老街的微信,溢美之词不绝如缕。我很想知道,他一个因为照顾岳父客居南翔的游子,何以会深深爱上古镇?他的岳父谢永俊老先生,今年86岁了,原是广慈医院后来的瑞金医院教授,1965年下放到南翔医院整形外科,直到退休至今。我问南翔怎么样,老街灵不灵?中气十足的他,一连用了三个赞、赞、赞!试问何故?从小学习法语最后从震旦大学毕业的他,说了一句法语,然后解释,自己刚从广慈医院后叫瑞金医院下放到南翔,那时感觉好像从天堂到了地狱,现在,我哪里都不去,就是喜欢南翔。她既有都市的繁华,又有小镇的风情,特别是还有一个古猗园,太好了!
席间,谢老先生最后一个劲地倒酒喝酒,我有点诧异,他却说,我多喝点,可以让坤良少喝一点。翁婿关系如此,令人感动!这让我想起辛弃疾的佳句:“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敬老爱幼,酒中真情,自是传统文化的力量,而我又从中发现了老街是有温度的,因了朋友和他的岳父,觉得南翔老街还有濡染人心向善之功也。
十日谈
白鹤南飞地
明起将刊登一组有关五年来新气象新变化的文章,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