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 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近期不少网友发现,支付宝、微信等APP集中推出了一批更新,更新后要求网友重新阅读确认隐私条款。昨天,十家企业联合签署个人信息保护倡议书,就尊重用户知情权、遵守用户授权、保障用户信息安全等向全社会发出倡议。
据介绍,首批参与测评的网络产品,包括京东商城、航旅纵横、滴滴出行、携程网、淘宝网、高德地图、新浪微博、支付宝、腾讯微信、百度地图十款常用的网络产品。此次评审方案主要依据《网络安全法》的要求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国家标准,目标是完善现有隐私条款。蚂蚁金服公关负责人戴敦峰介绍,更新后的《隐私权政策》展现形式可扩展收缩,点击目录可以跳转到具体条款,易于用户获取和阅读;表述语言也更通俗易懂,对关键词如敏感信息等专门做了解释。
在昨天上海主会场的活动中,还同步启动了个人信息保护宣传“12351”计划。全国总工会网络工作部副部长彭恒军介绍,“12351”计划启动后,全国各地将有1000个基层工会组织、2万名网络安全宣传员,走进3000家企业,面向50万名职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宣传。这些宣传将通过线下线上多次传播,直接覆盖至少1亿职工网民。
建议| 不仅保护还要利用
“大数据时代是一个什么时代?它是一个基于数据生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不断地生成数据,这个数据又不断地被人收集利用。”华东政法大学教授高富平表示,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涉及个人信息买卖、诈骗、绑架、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活动,个人信息保护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你叫了多少次外卖,就可能有多少个人知道了你的电话。”市民陆小姐谈起了日前遇上的一件恼人之事:一个自称外卖员的陌生号码频繁发来短信,希望交个朋友。
陆小姐拨打了平台客服热线,客服人员却表示,该名快递员已从平台上注销了骑手状态,并建议陆小姐报警。“事后我才知道订餐时可以匿名购买,送餐员、快递员经手了无数私人电话,若是被有心者利用?”陆小姐认为,这不能光靠企业和个人自觉,希望有相应制度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
在高富平看来,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是很重要的资源,要保护好的同时也要利用好。“个人信息本身是中性的,对社会也是有益的,不然不会有国家对大数据产业的支持和推进。但关键问题在于,这些数据被拿来做什么。
高富平表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出路在于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该法律要对个人信息属性和保护模式给予重新定位,明确个人信息保护不仅是为个人设定的一项权利,更是旨在构建一个平衡个人、信息使用者和社会利益的法律框架。 首席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