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9月2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登敬亭山
杨斌
  杨 斌

  秋高气爽的一个早上,我和妻子登上了宣城的敬亭山。

  敬亭山位于宣城北郊5公里处。南齐诗人谢眺在此当太守时,以敬亭山入诗:“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敬亭山因此声名鹊起。两百多年后,“诗仙”李白登临此山,留下了那首《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此后,几乎所有的大诗人,都步李白后尘,来这里吟咏。据研究者统计,历代共有348位诗人登临此山,留下1549篇诗作。当地人因此把它称作“江南诗山”。我们从住处就近踏入的登山步道,也叫“敬亭诗径”。

  敬亭诗径的南入口,是一座亭、廊、轩组合在一起的建筑——邀月轩。“邀月”取自李白的诗句“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踏上山路,顿时呼吸到山间特有的清凉之气,沁人心脾。眼前,却是一条望不到头的陡峭石梯,令人心生几分畏惧。既然来了,再高也得爬!

  中途歇了几次,爬到尽头,是个小小的平台,向右一看,又是百十来级的台阶。石径随山势左盘右旋,最后出现一座漂亮的亭子,上刻“穿云亭”三个大字。典型的徽派建筑,黛瓦粉壁马头墙,飞檐翘角曲亭廊。

  这是我们登上的第一个山顶,却是敬亭山作为黄山余脉,逶迤而来的最后一个山峰。眼前满山翠绿,天上白云袅绕,真是“云使山活,树使山葱”!

  过了穿云亭,山路急转直下,不到两百米,又开始上坡。心中顿然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就此返回,又心有不甘,只好硬着头皮继续爬,走走停停,终于登上了第二个山峰。

  秋天的山,云气疏薄,景色明净。回看穿云亭,已在我们的脚下,山南是宣城市区,北麓尚有大片农田,前方海拔324米的敬亭山主峰已遥遥在望。想到这是到达主峰之前的最后一段路,身上又添了力气。

  走在山脊梁上的小道上,视野开阔,左边是梯田似的茶山,右边是陡峭的山坡,但山势起伏不定,路窄且陡,必须十分小心。也不知经过了多少次峰回路转,主峰上的天际阁终于出现在眼前!楼高三层的天际阁挺拔阔大,雄踞山巅,是敬亭山的标志性建筑。“天际”一词出自谢朓的诗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这里是登高望远的最佳所在,向四面看去,整个宣城尽收眼底。

  下了天际阁,心情变得轻松起来,没走几步就到了丹梯亭。“丹梯”取自谢朓的诗句“暮春春服美,游驾凌丹梯”。丹梯亭简约古朴,石柱上刻着“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出了丹梯亭,都是下坡路,不一会儿就到了太白独坐楼前。这又是一座重修的巍峨建筑,高达四层。据说李白当年就是在这里独坐,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

  从邀月轩到太白独坐楼,长约5公里,耗时三小时。当地人告诉我们,游客从东大门进来,往往到这里就开始返回,很少有人去登临山顶的天际阁,更少有人走完敬亭诗径全程。想想也是,如果我们从东大门走到这里,体力已消耗过半,恐怕也要打退堂鼓。现在能完整地走过敬亭山的三个山峰,是因为我们把好钢用在了刀刃上啊!

  走了三小时山路,下山时感到步履轻松,很快就到了公园东大门,才知道从这里入园还须买票。看来管理方是有意鼓励我们这样的登山者,可以免费从南面的邀月轩上山。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上海文化体育设施新风景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0版:综合新闻·话题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专版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专版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阅读/连载
   第A26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28版:好吃周刊
   第A29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A30版:优游食林/好吃周刊
   第A31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32版:专版
命运与诗
跳下树当“八路”
我画邬达克
怀恩师蒋锡夔院士
怒放的生命
登敬亭山
新民晚报夜光杯A24登敬亭山 2017-09-28 2 2017年09月2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