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语
去年夏,周思语考入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商务专业,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有个理由是“名字挺‘高大上’”。入学后,她非常刻苦,不放过老师讲的每个要点,下课后又花更多精力去巩固知识。
今年初,世技赛国际货运代理项目的上海市选拔赛开锣,爱好英语且与货代“结缘”的周思语荣获第一名。在指导老师帮助下,她继续努力,又在全国选拔赛中夺魁,从而代表中国首次出征世技赛的国际货运代理专业较量。
国际货代是新设赛项,赛制分客户咨询、地理信息介绍等多个模块,各模块比赛时间近三小时,要四天才能完赛。如此高强度、高精度、高水准的比赛,不仅对选手专业水平有很高要求,且对身体素质、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极大考验。
对周思语来说,这样的竞赛在国内外都没有可供参考的经验,只能靠自己摸索。比如,样题中有个术语叫“free domicile”的课题,这在平时的教学和实践中通常以“税后交货”来表示,但在正式比赛中,选手却要通过解读这个术语去计算价格和运费。再比如,比赛中可能出现中国选手不太熟悉的地名,如果无法确认它的准确位置,就很难规划出理想的运输方案。
在上港集团培训中心,专家团队对照世界技能大赛货运代理项目的技术文件,给周思语制定了科学的训练方案。同时,基地还邀请相关专家,对选手展开竞赛规则、操作规范、安全健康等知识的培训,做到技能训练与竞赛规则训练并重。
“魔鬼式训练”异常艰辛。每天,周思语至少要鏖战10个小时,有时为了锻炼一项技能,要攻坚克难数小时不得停歇。不过,高强度训练也让周思语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好,“在国际大赛上取得佳绩没有捷径,熬过每一天的训练就是战胜一场小的磨炼,解决每一道技术难题就是完成一次新的成长”。首席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