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考察队此行先后在白令海、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北欧海等各个充满风险和挑战的海域,进行了北极航道、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水文、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微塑料和海洋垃圾等污染物调查等综合调查,复杂的冰情、善变的气候最终都没有影响考察进程的有序推进。
此行的“头号功臣”当属身经百战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顺利完成全程航渡任务,在我国航海史上留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
北极航道一般可分西北、东北和中央航道,“雪龙”号一直是我国此间的“开路先锋”。2012年,“雪龙”号成功首航东北航道。在此基础上,中远航运的永盛轮一年后又实现了我国在东北航道的商业性试航,并于此后多次取道北极东北航道,驶上了从中国到欧洲的“便捷之旅”,最多时可节省近1/3的航程。今年,我国计划有6艘商船使用北极东北航道。
相较于目前商业运行已较成熟的东北航道,北极西北航道的自然条件更艰辛,更多未知风险。北极西北航道是指北美大陆北部沿岸经加拿大北极群岛水域和美国阿拉斯加北部水域、连接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海上通道。它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最短航道,相较于经巴拿马运河连接东北亚和北美东岸的传统航线航程缩短约20%。以上海至纽约为例,经巴拿马运河的传统航线航程约10500海里,而经西北航道航程约8600海里,减少航程近2000海里,节省约7天航时。
北京时间8月30日14时10分至9月6日17时40分的一周又三个半小时,是我国航海史上值得纪念的一笔。“雪龙”号进入戴维斯海峡,沿途克服航道曲折、浮冰密集、冰山零星散布、海雾频现、冰区夜航等重重困难,最终安全驶入波弗特海,妥妥地完成了中国船舶首次试航北极西北航道,开辟了北美经济圈(大西洋沿岸)至东北亚经济圈的海上新通道。至此,“雪龙”号已对北极三大航道悉数实现首次穿越,直接推动我国船舶对北极航道的商业利用,当之无愧是勇闯北极航道的中国“开路先锋”。
记者今天上午从中国第8次北极科学考察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自主建造的新极地考察破冰船已初步命名为“雪龙2号”,目前建造进展顺利。预计可望于2019年建成下水。这意味着,中国今后的极地考察破冰船将成系列发展——“雪龙”系列将更好地探索南北极。
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介绍,去年12月开工的“雪龙2号”,由江南造船厂承建,已按计划完成前期建造工作,于9月26日进入连续建造阶段。接下来,新船将分11段分段建造,明年3月,各分段建造完成,进入船坞合龙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