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廷敬之稳
米舒
  米舒

  陈廷敬,字子端,山西晋城人也,他自幼聪颖,“读书过目辄不忘”,19岁中进士,康熙即位后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兼经筵讲官,在弘德殿为8岁的康熙讲经。陈廷敬官至户部尚书,主管钱物。

  一天,康熙对陈廷敬说:“陈老官,借我一些钱。”陈廷敬问:“陛下,你要钱干什么?等我领了俸禄借给你。”康熙说:“你的俸禄有几个钱?我要国库的,三万、五万两才能玩得痛快!”陈廷敬说:“国库的钱,谁也不能挪用。”康熙生气了说:“那你走,等我亲政后砍你的脑袋。”陈廷敬仍没有答应给康熙银子,后来,康熙长大了,陈廷敬几次请辞,康熙这才说:“我儿时不懂事,你做得对。”

  陈廷敬后任左都御史兼管户部钱法,他发现一些奸商毁钱铸铜,使制钱数量日益减少,他一调查,发现钱币中的铜太重了,于是减少钱币中铜的分量,杜绝了私自毁钱制铜现象。

  清康熙时,官员贪污受贿腐败之风盛行,陈廷敬上疏:“肃贪倡廉,是一个合格官员的标准。奢侈又是造成腐败的原因。”康熙表示赞同,提出了“务须返朴还淳”,“崇尚书俭至意”。

  陈廷敬还一再提倡吏治改革,他认为考察一个官员的优劣,不是看他是否会察言观色,迎合上意,而是要留心这个官吏是否真心为民办事,让百姓休生养息。一个官员只有做到廉洁奉公,才能禁止他们扰民的不法行为。陈廷敬这些建议,都深为康熙所重视。他在当吏部尚书时,负责官员选拔,就明令禁止送礼受贿,对于行贿者不得入其府中。他调到礼部上任时,也曾立下规矩:“自廷敬始,在部绝请托,禁馈遗。”拒不收礼。

  清初朝廷用人,以满人为主,当时尽享恩宠的是明珠与索额图,两人各树朋党,不可一世,有不少大臣争相投靠,唯陈廷敬对明、索二人不偏不倚。最终,明、索因骄扬跋扈而被罢官。徐乾学、高士奇也为宠臣,两人皆八面玲珑,但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也被康熙赶出京城。

  陈廷敬在仕途50余年,风波迭起,他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又官至文渊大学士(相当宰相),却从不迎合依附于任何权贵外戚,他性格稳重,不好拉帮结派,处事不温不火,不急不躁,对一些揣摩圣意、见风使舵、急于进取的小人不理不睬,正是这种稳打稳扎,坚持操守的稳健功夫,让陈廷敬一生立于不败之地。

  陈廷敬还是康熙时代颇有文学成就的学者与诗人。他一生勤于写作,他写的诗有“清雅醇厚”之风,被康熙誉为“房姚比雅韵,李杜并诗豪”,康熙把陈廷敬的诗比为房玄龄、姚崇、李白、杜甫,那是过誉之词,但在清初文人中,陈廷敬确有才情,除了诗文出众,陈廷敬还在晚年主持《康熙字典》的编纂工作,其功非小。

  1710年,康熙命张玉书、陈廷敬统领了三十多位饱学之士参与《康熙字典》的编纂工作,张玉书于次年去世,重任落在总阅官陈廷敬身上,陈廷敬当时已70多岁,《康熙字典》搜集了47035个汉字(今天《新华字典》仅收8500多个字),每打开一页,陈廷敬都大吃一惊,一页上的不少汉字,他都不认识,于是必须借助文献来学习研究。这位年老多病、白发苍苍的总阅官每日伏案笔耕,审读汉字。《康熙字典》在康熙五十五年完成,但陈廷敬早在四年前已病逝于京城,陈廷敬把人生的最后三年献给了这本集汉字最多、影响最大的字典。

  陈廷敬逝于74岁,谥文贞,被后人誉为“宅心仁厚的清官;精明强干的好官;从善如流的能官;不乏铁腕的德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家装专版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新民法谭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7版:新民环球/教育
   第A28版:社会/新民环球
多些人性化管理
陈廷敬之稳
书庵谈往
什么叫真感恩
优游(摄影)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瘦成一道闪电
樟子松赞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陈廷敬之稳 2017-10-13 2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