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影视/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独家专访主演佟瑞欣:~~~
独家专访主演佟瑞欣:~~~
独家专访主演佟瑞欣:~~~
独家专访主演佟瑞欣:~~~
     
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独家专访主演佟瑞欣:
塑造邹碧华,我被他打动了
孙佳音
  “《邹碧华》开拍一晃已经一年过去了,明天这部戏终于要与上海观众见面了。”由上影集团倾力打造的十九大献礼影片《邹碧华》上海首映式于今天下午在上海影城举行。电影《邹碧华》由上影集团、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联合出品,上影集团承制。影片真实生动地描述了被誉为“时代楷模”的人民法官邹碧华的感人事迹,从多方面对邹碧华的理想追求、奉献精神和改革实践作了生动的艺术诠释,精心塑造了一位为司法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法制建设“燃灯者”银幕形象。邹碧华的扮演者,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昨天接受了晚报的独家专访,他回忆这一年多的潜心创作和反复修改,感叹说:“走近邹碧华的过程中,我深深被他打动了,也希望我扮演的邹碧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能够感动更多人。”

  做准备,连开会录像也反复看

  “演了他之后,我更善于表达了。”佟瑞欣调侃自己说。原来,为了塑造好邹碧华,他做了很多案头准备工作,“其间我看了许多他的视频资料,包括讲课,演讲都有,他的手势,他的语速,他拿遥控器的习惯性动作,我连他开会的视频都反复看。”佟瑞欣说,“开会一开好几个小时,说起来没什么好看的,但我想在当中捕捉一种力量,让这个人物不是空洞的,说教的,而是一个又一个细节扎实地堆砌起来的。哪怕都穿着法官袍,我演的,一看就是邹碧华。”

  不仅大量调阅视频资料,佟瑞欣还在拍摄开始前主动提出体验生活,“因为我们所有法院法庭的戏都是实景拍摄,不是在长宁就是在徐汇法院。面对与邹碧华朝夕相处的,将其视为偶像般的同事和痛失父亲、丈夫、儿子的家人,这是我第一个挑战。我先要走近他们,与他们成为朋友。我到邹碧华家庭里深入生活,了解光环之外真实生活中的邹碧华及他的家人,也和邹碧华的妻子成为了朋友。”佟瑞欣记得第一次去邹碧华家,天下着大雨,那时邹碧华刚刚过世没多久。佟瑞欣告诉晚报,那天他见了邹碧华的爱人、儿子、父母,参观了他的书房、卧室,甚至是家里的卫生间,“我就是想更准确地捕捉到这个人物,让他真实起来,丰满起来。”

  另外,佟瑞欣说他还要感谢上海高院的郭伟清副院长和一直与邹碧华工作在一起的法官张枫,他们耐心地回答他的每一个问题,并亲自示范邹碧华工作当中的每个细节。“记得在长宁法院有一天拍摄大场面,坐在会场的不是群众演员,而是法官,都是长宁法院的法官和邹碧华的同事,当我拍好所有的戏,一直陪伴我们拍摄的法官张枫在我耳边说,长宁的同事想与我合影。当时的感觉,就像是老师告诉我你合格了一样,让我松了一口气。”

  真拍摄,上影演员剧团齐上阵

  “回想这部电影的拍摄,可以讲有太多太多的人为此付出心血,从上海市委到市委宣传部,到上海高院,出场景出人高度配合。编剧王兴东老师,提供了一个扎实的好剧本,制片部门给我提供了最佳的创作环境。知道是拍摄邹碧华,社会各界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回想起筹拍以来一年多的时光,佟瑞欣说他最感动的是上影演员剧团的老中青三代演员,“在这部戏里没有群众演员。”因为这部戏里,观众可以看到只有一场戏没有一句台词的著名演员王诗槐、赵静,仅有一场戏的牛犇、于慧、肖荣生、崔杰、王之华、马冠英。“赵静老师以前都演女一号,这次只有一个镜头,她后来还问我,这个镜头会不会被剪掉。刚刚拿了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的牛犇老师,也只有一场戏,还特地赶回上海来拍摄。我说感谢,他说‘我是给自己家工作,你跟我客气什么呢’。我给他发劳务费,他反复推脱好几次。”佟瑞欣说是邹碧华的燃灯者精神,感动着上影的电影工作者们,“上影演员剧团和上影集团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使命感,让我们看到一个不计报酬,不问角色大小,令人尊敬和感动的团队。拍摄《邹碧华》,我常常被剧团的艺术家的付出精神感动。”

  《邹碧华》是继“五个一”工程获奖影片《我是医生》之后,又一部由上影主创团队精心打造的表现时代英模人物的“上影出品”。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说,以艺术的力量弘扬主流价值,始终是上影出品的追求和特色。“上影人致敬英雄,不忘初心。”

  忐忑过后,一块石头终落了地

  “应该讲在塑造每个形象过程中,这些人物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打动着我,感动着我。你投入得越深,角色在你内心留下的痕迹越深。”佟瑞欣毫不讳言,这一年多,虽然反复在话剧、电影、电视里出演了伟人毛泽东,也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出演了哈姆雷特,但最让他忐忑的角色是邹碧华:“走近他越多,越被他的人格魅力打动,比如去他主持设计的长宁法院,那个让孩子不会感到压抑的少年法庭,那个吃饭时候比别的食堂多几分人情味的法院食堂,都让我渐渐体会到他为何那么受尊敬。因此,我也就越怕演出来后,他的家人、战友、同事不满意。”

  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探班时候,邹碧华儿子对他讲,“爸爸要是活着,你们一定能成为朋友”,让佟瑞欣悬在空中的一块石头不再晃荡。而9月人民大会堂首映后,无论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的高度肯定,还是邹碧华生前同事、同行的高度认同,让这块石头彻底落了地。佟瑞欣告诉记者,那天他趁着中央电视台采访,都没敢看《邹碧华》首映,““真的很忐忑,怕不行。我们没有为了塑造英模人物而刻意拔高其形象,使之高大完美,也没有为了增强观赏性而有意通过虚构来强化戏剧冲突。直到放映结束,他们一个个红着眼眶拉着我合影,一直拍到人民大会堂工作人员把我们赶到外面的空地上,我知道,他们认可了。”

  回想起这一年多来拍摄时的修改,佟瑞欣说邹碧华的一段话令他印象深刻:“我们生活的世界本来不完美,但正因为它的不完美才需要我们去努力,去奋斗,我们的存在才有价值”。邹碧华的话鼓舞了他自己,也打动了作为邹碧华扮演者的佟瑞欣:“邹碧华他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决定自己的厚度。邹碧华就是在短暂生命旅程中成为了一个有厚度的人。”

  本报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金市汇市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塑造邹碧华,我被他打动了
《点灯的人》
影视速递
下一个就是你
新民晚报影视/文体汇A10塑造邹碧华,我被他打动了 2017-10-14 2 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