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认为,即便特朗普向国会提交“负面评定”报告,并不意味着撕毁协议。特朗普用这种方式把“皮球”踢给国会,由后者在60天内决定是否恢复此前取消的对伊制裁。
政界人士认为,特朗普寻求在协议中增加条款,追加对伊限制,从而消除“日落条款”对美国造成的心理负担。所谓“日落条款”是指伊朗在协议规定期限之后可以恢复铀浓缩活动的内容。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问题专家孙成昊认为,特朗普虽频频威胁退出协议,但仍留有余地,并把最终政策选择权交到国会手里。“如果国会不对伊朗采取强硬措施,美国就不会退出协议。”从目前看,国会不太可能通过追加对伊制裁的方式实质性废除伊核协议,比较可能的是对协议提出新的附加条件,或者要求重新谈判协议条款。此外,考虑到民主党籍议员普遍支持协议,国会很可能对协议“放一马”。
孙成昊认为,从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事件看,美国外交正在从奥巴马时期推崇的多边主义转向“美国优先”的利己主义,只要短期内不符合美国利益,美国就不再遵守原先的协议。
与此同时,由于美国与沙特、以色列等国的关系出现裂痕,特朗普想借打压伊朗拉近与这些传统盟友的关系,提升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由于伊朗与俄罗斯互动密切,加大对伊朗的“敲打”力度也可以遏制俄罗斯在中东发挥影响。
法新社评论,“美国优先”并不意味着“美国单干”,在其他缔约方都支持伊核协议的情况下,“美国分明变得孤立无援”。此外,毗邻中东的欧洲担忧,一旦协议被破坏,伊朗可能恢复核计划,加剧地区紧张,危及自身安全。 王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