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中国科学家而言,更是意义非凡。除了LIGO科学合作组织中一直有来自清华大学的团队,此次豪华阵容中还有一双来自中国的“神器”: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2和硬X射线空间望远镜“慧眼”。
在这次全球联合观测中,来自中国的两位探测“功臣”——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2和硬X射线空间望远镜“慧眼”,都是“新人”。
据负责南极巡天望远镜运行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介绍,AST3-2是我国2015年在昆仑站安装的第二台南极巡天望远镜,有效通光口径50厘米,是南极现有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完全实现了极端环境下的无人值守全自动观测。和参与此次联测的国际“同行”相比,AST3-2是个口径有限的“小个子”,但其身处的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已被证明是地球上最理想的天文台址。北京时间8月18日21时10分起(即引力波事件发生24小时后),AST3-2对引力波源开展了有效的观测,一直持续到8月28日,期间获得了大量的重要数据,并探测到此次引力波事件的光学信号。
而我国第一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硬X射线空间望远镜,今年6月刚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目前还处于试运行阶段。参与此次引力波事件观测时,“慧眼”望远镜刚刚试运行2个月。据负责“慧眼”观测运行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介绍,此次引力波大事件发生时,全球仅有4台X射线和伽马射线望远镜成功监测到爆发天区,“慧眼”便是其中之一。在这些望远镜中,慧眼在0.2-5MeV能区的探测接收面积最大、时间分辨率最好。
在“慧眼”望远镜的技术基础之上,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还提出了专门探测引力波闪的引力波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项目,并将其命名为“闪电”,关键技术攻关以及方案设计的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
此外,我国有专门的伽玛暴空间天文台SVOM处于建设之中,还在部署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天格”计划等引力波电磁对应体探测项目,未来将拥有更多探究“时空涟漪”的国之利器。
本报记者 董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