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国际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中国科学家首次“带装备”上阵
~~~中国科学家首次“带装备”上阵
~~~中国科学家首次“带装备”上阵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测天团”里的中国力量
中国科学家首次“带装备”上阵
董纯蕾
  北京时间昨天22时,位于美国的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与位于意大利的“处女座”引力波探测器,联合包括美国宇航局、欧洲南方天文台和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在内的全球数十家天文机构,同时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探测到双中子星合并产生的引力波和电磁信号。

  这对中国科学家而言,更是意义非凡。除了LIGO科学合作组织中一直有来自清华大学的团队,此次豪华阵容中还有一双来自中国的“神器”: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2和硬X射线空间望远镜“慧眼”。

  在这次全球联合观测中,来自中国的两位探测“功臣”——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2和硬X射线空间望远镜“慧眼”,都是“新人”。

  据负责南极巡天望远镜运行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介绍,AST3-2是我国2015年在昆仑站安装的第二台南极巡天望远镜,有效通光口径50厘米,是南极现有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完全实现了极端环境下的无人值守全自动观测。和参与此次联测的国际“同行”相比,AST3-2是个口径有限的“小个子”,但其身处的南极冰盖之巅——冰穹A,已被证明是地球上最理想的天文台址。北京时间8月18日21时10分起(即引力波事件发生24小时后),AST3-2对引力波源开展了有效的观测,一直持续到8月28日,期间获得了大量的重要数据,并探测到此次引力波事件的光学信号。

  而我国第一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硬X射线空间望远镜,今年6月刚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目前还处于试运行阶段。参与此次引力波事件观测时,“慧眼”望远镜刚刚试运行2个月。据负责“慧眼”观测运行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介绍,此次引力波大事件发生时,全球仅有4台X射线和伽马射线望远镜成功监测到爆发天区,“慧眼”便是其中之一。在这些望远镜中,慧眼在0.2-5MeV能区的探测接收面积最大、时间分辨率最好。

  在“慧眼”望远镜的技术基础之上,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还提出了专门探测引力波闪的引力波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项目,并将其命名为“闪电”,关键技术攻关以及方案设计的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

  此外,我国有专门的伽玛暴空间天文台SVOM处于建设之中,还在部署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天格”计划等引力波电磁对应体探测项目,未来将拥有更多探究“时空涟漪”的国之利器。

  本报记者 董纯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喜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喜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喜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5版:喜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6版:喜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生态上海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喜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13版:喜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阳光天地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连载
   第A29版:阅读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新民旅游
   第A3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广告
双中子星合并:首次“看到”引力波
“探测天团”里的中国力量
广告
新民晚报国际新闻A17“探测天团”里的中国力量 2017-10-17 2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