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创造了一次奇迹
雷强:起落架好的。对正——
梁万俊对正跑道。
再对正一点,左翼……
近了,更近了……转眼间,梁万俊驾驶的战机俯冲直下。下落航线与跑道呈70度夹角,但此时飞机的速度在400公里/小时左右,远远大于正常值,大速度落地,飞机冲力过大,但凡操作上有丁点失误,飞机就可能冲出跑道,翻滚坠毁。
地面上,飞机设计师、生产人员、试飞指挥员、地面保障人员一齐屏住了呼吸。
13时44分,战鹰陡然降落,在进跑道450米处接地,接近跑道的一刹那,机头一昂,“哧!”轮胎下飞出两股白烟。
“放伞!”雷强及时喊话,声音加大。
他的话音未落,一朵伞花在飞机尾部猛然绽开。然而,飞机冲势只是略减。
“拉应急!”雷强的指令一连串跟上。
“刹爆!”一阵刺耳尖啸,轮毂在跑道上激起两条刺眼的火龙!巨大的速度下,一侧轮胎爆破。500米、800米、1000米……飞机一气冲出1700米,在距离跑道尽头300米处戛然停住。跑道上,留下两道464米的黑色擦痕。
好着呢——这次,梁万俊从“雷头”简单的一句话里听到赞许。
“成功了!”“成功了——”闻迅而来的人们欢呼着从各个角度向机场冲去。梁万俊走下座舱,飞机总设计师与他紧紧拥抱,激动地说:“你创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的奇迹!”
试飞员为什么拒绝跳伞?丁玉清说,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就绝不放弃。
苏-27的设计师对该型飞机有两个判断:一是认为这种飞机不可能进入尾旋;二是认为一旦进入尾旋就改不出来,只有弃机跳伞。但是曾经有一次,一架苏-27在西伯利亚上空进入尾旋,飞行员跳伞后,这架没有飞行员的飞机居然自己改出了尾旋,直到耗尽燃油才坠毁。说到大名鼎鼎的“眼镜蛇机动”,本来也是一次非常危险的尾旋先兆,最终能成为一种震惊世界的特技动作,是普加乔夫的意外发现。这一次,梁万俊这惊天一落不是一次普通的降落。空中战机燃油完全漏光,发动机停车,距机场20多公里空滑迫降成功,这在国内外航空史上罕见,为试飞员处理类似险情创造了成功先例。飞机成功返回,不仅挽救了价值上亿元的样机,更飞出了新机型的优异空滑性能。如果梁万俊和雷强当时不坚持,一切都会化为乌有。梁万俊成功处置国产某型科研样机重大特情,荣立一等功,军委首长称赞他是“思想、技术双过硬的优秀试飞员”。
特情发生后,空情处置时的录音,后来作为特情分析播放。在对梁万俊作事迹采访时,有关方面把这段现场原始录音向所有媒体公开了。这使得许多行外人能够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什么叫作处置,什么叫作心理品质。我是在控制室听到的原声带,比起翻录的录音,更多了许多细节——现场的呼吸声都听得见。
从头到尾,梁万俊的语气平平静静,话筒里的声音高低大小几乎完全没有变化,一般情况下人在紧张的时候呼吸会急促。指挥员们都听到过从话筒传来的呼呼喘气声。但梁万俊没有。一声也没有。我有点不相信地把音量调到最大,甚至捕捉到了雷强身边雷达屏幕的吱吱声,也没有听到梁万俊的喘息声。
当初,同我一样惊诧不已的记者们见到神情淡然的梁万俊,有了如下的对话:
记者:试飞样机价值上亿元,出现险情精神压力可想而知。可是我们反复听当天的对话录音,好像跟平时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梁万俊(微笑着):给你们讲个小故事吧——我儿子刚出生才几个月时,我抱着他下楼梯。不知怎么我一脚踩空,和孩子一起从楼梯上滚了下去。那一瞬间,我心里一惊,下意识地把孩子紧紧抱在胸前,然后收腹、低头,顺势一滚……结果,孩子一点事没有,还在我怀里睡着。我胳膊、膝盖都摔破了,血肉模糊,把我爱人和岳母吓得够呛。事后我和她们开玩笑说,作为试飞员,关键时候就要“保住最重要的东西”。用这个小例子说明你的问题,试飞员在关键时候肯定什么也来不及想。你如果非要问我这个时候想什么,那就是这句话——“保住最重要的东西”。